歡迎光臨
每天分享高質量文章

兩會帶來的三點變化

閱讀文字大概需要 3.8 分鐘。

大家都知道,最近在開會,大家少亂說話。這兩天有一些新政策,我在知識星球裡分析了下這些政策給大家帶來的幾點變化,姑且也分享在公號上。

1. 提高個稅起徵點。

簡單來說,就是以後咱們要少交稅了。這條可以算是最實在的政策了,咱們的個稅起徵點從 11 年開始到現在一直都是 3500,7 年沒調整了,這次突然毫無徵兆的調整,估計為了穩定軍心,給所有工薪階層發了紅包。

可能大家對咱們國家的稅收沒啥概念,咱們國家的個稅政策是一鍋端,不分工種、不分地域,統一按照階梯式的稅率來計算,但是工資越高,稅率越高,最高可以達到 45% 的稅率,以下是計算公式:


我身邊有不少年薪百萬的朋友,整天向我訴苦,說交的稅太他媽高了,那麼給大家大概算下年薪百萬大概要繳多少稅。

以月薪十萬來算的話,按照上面截圖的稅率,演演算法是:


(10w – 3500)* 45% – 13505 = 29920


可以看到,光繳稅就將近 3w,一年下來要繳三十幾萬的稅,不過實際重要少點,因為要去除五險一金、社保之類的再算。


有人問了,他們不會避稅的麼?小公司避稅是常事了,但是類似 BAT 這種大公司,是不可能避稅的,全額繳。

所以,同樣年薪百萬,個人做生意賺的和工資階層的年薪百萬,含金量完全不一樣,當然了,大部分人都很難年薪百萬的,靠工資能月薪達到 10w 的鳳毛麟角。


如果你工資很低,那麼這個稅改幾乎對你沒多大影響,也就少繳個幾十塊,你工資越高,那麼你少繳的稅越多。

具體起徵點調整到多少,還沒確定,咱們的董明珠建議從 3500 調整到 10000,我覺得不太可能,起徵點調整到這麼高,國家稅收這塊要少多少算過麼?那麼大的窟窿誰來堵啊?

總之,這個政策算是給大家發的新年大紅包了,尤其是各位 IT 從業人士,一線城市月薪 1、2w 太正常了,稅改之後,如果每月可以少繳千把塊稅,幸福感多少都會提升點。

以前起徵點 3500 的時候,大部分人都能體會到繳稅的榮耀,現在調整之後,比如萬一起徵點調到了 7000 或者更高,我估計很多不在一線城市工作的人群體驗不到為社會主義事業增磚添瓦的榮耀感了!

2. 年內移動流量資費降低 30%

咱們的總理髮話了,年內移動流量資費要降低 30%,緊接著,三大運營商紛紛表態,堅決貫徹執行。這當然也是好事,以後流量更便宜了,老百姓手機上網成本更低了。

最近大家總說,移動網際網路到頭了,沒市場了,其實手機的普及只是第一個階段,流量與網路的普及才是第二階段,現在仍然有很大一群人手機只是用來打電話、發微信,因為流量太貴了,很多小城市的人家裡沒有 Wifi,捨不得用流量玩手機的,當人人可以用得起流量的時候,移動網際網路會進入到第二階段,這個階段人們不會為新鮮 App 停留註意力,而更多的頭部 App 會越來越受青睞,而且有了足夠的流量,在這些 App 上消耗的時間也會越來越多,影片類 App 可能最受益,小的移動網際網路創業公司越來越難,但是移動開發不會被淘汰,需求會一直存在。


一個不羈的碼農

3.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這次兩會再次提到了房子的問題,又一次明確了「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態度。


房子的漲跌,必須考慮到政策因素,現在很明顯,政府對調控房價的態度是堅決的,未來的一兩年內平穩發展是主基調,很難有再像前兩年暴漲的現象,對於一線城市,因為資源的集聚,人口流入基數很大,自住房的剛需,我個人覺得一線城市的房價其實沒多少泡沫,政策不允許大漲,但是也不可能大跌。而對於一些熱炒的二三四線部分城市,如果城市的發展與收入跟不上,房價下跌是有可能的。

前段時間,設立了「雄安新區」,並且號稱「千年大計」,大家紛紛感嘆的時候,其實我是嘲笑的,並且內心篤定,這專案註定會失敗,「千年大計」就是笑話,下一屆誰還管你上一屆的政績。

萬萬沒想到的是,後來的事大家知道了,政治生涯的延長,這讓我恍然大悟,其實早就有準備的。政治生涯的延長髮生了很大的變化,比如咱們的雄安千年大計,我覺得肯定會落實的,如果你老家是雄安的,等著就好了。

以後誰再也不敢不聽上面的話,北京的一些企業分流到雄安也是早晚的事,對應的人才分流也是會伴隨的,所以,北京的房價想暴漲幾乎不太可能。

因為我住在上海,所以我對上海會格外關心些。

大家都知道上海的房價很高,但是我恰恰覺得上海是房價泡沫最少的,上海的經濟發展遠超各大城市,對人才的吸引、資源的集聚都是最有競爭力的,而且由於上海的發展很成熟,周邊可用的地越來越少,也就意味著供給也逐漸減少,所以,雖然經過一波大漲之後,哪怕其他城市有泡沫,但我都覺得上海的泡沫是相對最小的。

但是部分城市的泡沫,我覺得挺大的……

最後,如果在以前,我幾乎是不會關註這會那會的,但是政治生涯的延長,讓我不得不關註上面的一些政策變化,這反映著很長一段時間的動作與趨勢,這些也是我所看到的未來可能有的一些變化,給大家分享下,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推薦閱讀:

第二期終於來了!

現在學程式設計,晚麼?


END


歡迎加入我的知識星球,2018 一起成長!

贊(0)

分享創造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