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每天分享高質量文章

實戰:阿裡巴巴 DevOps 轉型後的運維平臺建設


來源:雲棲社群

ID:yunqiinsight

雲棲君導讀:阿裡巴巴DevOps轉型之後,運維平臺是如何建設的?阿裡巴巴高階技術專家陳喻結合運維自身的理解,業務場景的分析和業界方法論的一些思考,得出來一些最佳實踐分享給大家。


前言


“我是這個應用的 Owner”是阿裡巴巴DevOps轉型的重要策略,運維有了這個策略以後,PE大量的日常工作就可以釋放出來,會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沉澱,去做編碼,去做以前不曾做的事情。


運維的三個階段



  • 第一階段:黑屏,三角形是代表整個運維給使用者的一些體感或者給研發的體感,人工運維,目前很多企業可能還是這樣。

  • 第二階段:白屏,自動化運維,以前把指令碼做成工具去弄,有什麼特徵,人push機器去幹活,自助運維。

  • 第三階段:使用者對運維體感很少,但是運維這個領域是不變的。最重要的是人機互動變少了,無屏雖說是不可能的,非常極端,但是個趨勢,少量的人機互動,它有自決策、自驅動。


自動化運維基礎


做自動化運維,我認為有四大基礎。


  • 第一:運維標準與規範


我們的標準有什麼好處,讓研發 follow 這個標準,標準會在工具裡固化。


  • 第二:泛監控,執行時,靜態,資料化,視覺化


泛監控,不是說傳統的監控,是把線上想知道的一切都資料化,最終資料不是給人看的,是給機器去消費的,資料是我們的生產資料,不是視覺化,那不是我們的標的。


  • 第三:CMDB


  1. CMDB 應該放什麼,一般放伺服器相關的、網路相關的、應用相關的這三個維度的相關資訊。

  2. 經常有人會說 CMDB 不準,資料不準是因為沒有把資料生產和資料消費形成閉環,如果形成了閉環資料不準,那是因為你不用這個資料,所以不準。


  • 第四:高效的CI/CD/CD


我們一定要具備快速的交付能力,主要體現這兩個方面:第一,新開發的能力能不能快速上線,第二,想擴容一臺機器能不能快速擴出來。這兩個能力抽象出來是三塊。


持續整合(CI),很多人說持續整合工具不好用,效率低,其實持續整合的本質是要自動化測試。如果研發部不具備自動化測試的能力,持續整合怎麼做都是失敗的。


持續整合裡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推行單元測試、整合測試還有系統測試,單測是保證自己沒問題,整合測試是保證跟上下游沒問題,系統測試是保證整個系統沒問題。


持續交付(CD),有很多人說持續交付本質是一個 Pipeline,CI的標的是什麼?快速正確打一個包出來。CD的標的是什麼?能夠快速把一個包在不同的環境驗證它是ok的,可以放到線上去,這就是持續交付要乾的事。持續交付裡很關鍵的一點我們要解決,就是它的環境一致性、配置一致性。環境一致性可以用Docker解決,Docker 本身就是一種標準化的東西。所以說第一條用 Docker,肯定是標準化的,另外一個問題,配置是不是一致性,是不是動靜分離。


持續部署(CD),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非常重要,就是把一個包快速部署在你想要的地方。


PS:持續部署的幾個痛點。


  1. 對包的檔案的分發,阿裡有一個叫蜻蜓的產品,是做了 SP2P,在 P2P 的基礎上加了一個 Super。

  2. 應用啟動,很多應用啟動的時候要兩三分鐘,這是很有問題的。

  3. 部署起來以後這個業務是不是正確的,大家一定要做一個 HealthCheck,不是運維做,是PE做,一定要把這個要求說出來,執行 HealthCheck 這個指令碼。


運維繫統的重要特性


中介軟體研發首先關註穩定性,其次是效率,然後是易擴充套件。運維研發裡面的六個重要特徵,每一個都非常重要,以下是我感觸比較深的幾個。



1.高可用


在做同城容災演練的時候,我把關一切,結果發現運維繫統掛了,救命的東西沒有了怎麼辦?所以說運維繫統一定要是高可用,不一定是高併發。


2.冪等性


冪等性是分散式系統設計中十分重要的概念,這個也非常重要。


3.可回滾


這個是做運維最基本的一個 sense,你做的任何操作是不是可控的。如果真正做可回滾,其實事情沒有這麼複雜。


4.高效率


如果你的企業發展非常快速,你的規模性效應已經來了,你的運維繫統一定要具備很高效率,快速擴容、快速部署這個效率我們要追求極致。


研發定義運維,配置驅動變更


2015年11月4日設想的架構圖


從最下麵看,是我們的基礎設施,提供三種能力,包括集散、儲存、網路。從右下角的位置看,畫的是一個泛監控,它會知道系統、應用等,在旁邊標了一個字,現狀,我要透過這個現狀把線上的系統全部資料化,然後放到決策中心。


左上角有 CMDB,現在很多變更系統,很多強調流程。我本人是做研發出身,非常抵觸流程,流程不是一個效率工具,它是阻礙效率的。


比如故障搞完以後就是一堆的流程,非常阻礙效率,是質量控制的一個工具。流程不是不要,是把流程做到系統裡面去,讓系統幫人做決策,而不是人在那裡點。


CMDB 定義了我剛才說的標的,現狀透過監控拿到了,標的也知道了,這個時候還覺得這個事情很複雜嗎?我認為這看你怎麼去做。想做成人工還是做成自動或者做成智慧,都取決於這個地方。所以智慧裡一定要有資料。


舉個例子,透過智慧分析出標的狀態是使這個應用有100個VM,但是現在狀態只有80個,一看這兩個不一樣,要擴容20臺,如果系統做得更智慧一點,透過圖上左邊的事件中心提示我20臺負載較輕的放在哪,可以排程過去,然後去做執行變更。

基於這些東西得出來兩個結論,“研發定義運維”,“配置驅動變更”。


為什麼是研發定義運維?


研發定義運維(DDO),研發最貼近業務,最應該清楚這個業務應該具備什麼樣的能力,只有研發才知道這個業務KPS是多少。


為什麼是配置驅動變更?


配置就是把標的改變一下,你跟我說一個運維場景,我可以在這個圖裡面 run 起來,配置只需要改你的標的狀態,比如把你的狀態10VM 變成15個VM。


這就是“研發定義運維,配置驅動變更”前因後果的思考。


運維工具與方法論



精益發現價值


價值來源於使用者的需求,而不是自己的YY,我們的價值來源於使用者。


精益對我最大的感觸就是要發現價值。精益思想,什麼東西是有價值的,能夠對使用者帶來物質上的或者身體上的愉悅的東西就是有價值的。


今天也有人問,DevOps 團隊是該拆還是該合,我想他應該首先弄清楚面對的是什麼樣的問題,問題的優先順序是什麼?如果只解決一個問題,也許並不是DevOps 團隊拆不拆的問題。


敏捷交付價值


敏捷也是對我影響很多的。很多人談敏捷,我們團隊裡也搞敏捷,敏捷是要快速交付價值,它是一系列的方法論。但是在引入的時候千萬註意,別人行的東西你不一定行,你需要的東西並不一定是敏捷,要因團隊而異,形成一個環,持續反饋。


OODA環


OODA 環,就是形成閉環,讓價值快速流動。


應用運維平臺ATOM


應用運維平臺的基礎設施是一層,二層是運維中臺,最上面一塊是要做的 PaaS 平臺,這個平臺分幾步。



  • 第一塊,預算、容量、資源、彈性


這個是PaaS 平臺上非常重要的一塊,目的就是讓資源快速流動起來,流向正確的方向來產生價值。資源如果常年不增不減,是有問題的。


  • 第二塊,應用管理


這是日常要做的操作,規模化,要快速對一個單元建站、擴容、縮容。


  • 第三塊,資料化運營


一定要講資料,資料不是可視化出來一些報表,是要給結論,告訴使用者這個資料完了以後應該是什麼,規則中心是什麼,是所有運維同學日常的運維經驗沉澱。


批次騰挪工具



這個工具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可以解決機房的搬遷,湊框遷移。


單機閉環,這是騰挪工具的關鍵,如果企業有一定規模,這個是需要的。



彈性伸縮工具



彈性伸縮是我們的決策中心。它決定你的資源往哪個地方流,非常關鍵。



最後,這裡是運維領域技術含量最深的一個地方,要搞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強化學習、演演算法等。



彈性伸縮架構,這個平臺不一定很多企業都需要,這裡主要介紹在雙11的時候是怎麼用的。


建一個站點起來只有5000的交易能力,可以透過10分鐘時間讓它具有30000萬的能力,快速決策,快速調動起來。彈性裡面是一個 OODA 環,拿它的資料和應用極限做比較,得出來一個策略中心。


彈性一般有水平伸縮、垂直伸縮,對線上做管理,當然我們有額度,這是比較精細化的管理。彈性有觀察者樣式還有自動化執行,每次彈性完以後有一個控制檯,雙11做全年壓測的時候一般情況下不看這個。

實施效果



嘉賓介紹


陳喻(亞松),阿裡巴巴高階技術專家。2014年入職阿裡負責持續整合持續交付平臺研發團隊,2015年調入運維團隊,負責交易運維、無線運維2個團隊,帶領團隊保障日常運維及雙11大促運維。2016年開始負責Sigma彈性&資源運營團隊,主要領域為叢集彈性,應用彈性,資源運營,規模化運維,支撐雙11,在2016,2017連續2年獲得雙11卓越貢獻獎。

《Linux雲端計算及運維架構師高薪實戰班》2018年05月14日即將開課中,120天衝擊Linux運維年薪30萬,改變速約~~~~

    *宣告:推送內容及圖片來源於網路,部分內容會有所改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來源資訊有誤或侵犯權益,請聯絡我們刪除或授權事宜。

    – END –



    更多Linux好文請點選【閱讀原文】

    ↓↓↓

    贊(0)

    分享創造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