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每天分享高質量文章

談談CMDB,ITIL和ITSM概念和簡史

CMDB即配置管理資料庫,儲存與管理企業IT架構中裝置的各種配置資訊,它與所有服務支援和服務交付流程都緊密相聯,支援這些流程的運轉、發揮配置資訊的價值,同時依賴於相關流程保證資料的準確性。

如果用比較通俗的語言解釋,CMDB可以儲存並自動發現整個IT網路上的各種資訊,比如一個IT網路上有多少臺伺服器、多少儲存、裝置的品牌、資產編號、維護人員、所屬部門、伺服器上運營什麼作業系統、作業系統的版本、作業系統上有哪些應用、每個應用的版本等等,此外,CMDB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即儲存不同資源之間的依賴關係,如果網路上某個節點出現問題,透過CMDB,可以判斷因此受到影響的業務。

從上面定義可以得知,所有與IT網路管理有關的資訊都記錄在這個CMDB資料庫中,那麼這些資訊有什麼用?如何用?

那首先需要介紹下,什麼是ITIL

ITIL(資訊科技基礎架構庫)由英國政府部門CCTA(Central Computing and Telecommunications Agency)在20世紀80年代末制訂,為企業的IT服務管理實踐提供了一個客觀、嚴謹、可量化的標準和規範。

簡單來說,ITIL是一套根據經驗總結出來的IT專案最佳實踐,也就是說ITIL並不是什麼理論,而是一套方法,並且已經得到廣泛的實踐驗證,並且這套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在實際專案中隨時可以修正。ITIL已經在全球IT領域得到廣泛的認同和支援,主流IT廠商如IBM、HP、CA、BMC等,均遵循ITIL提供服務,可以說全世界的大型IT專案基本都需要參考ITIL進行,ITIL就是IT專案的事實標準。

ITIL是一組IT服務管理(ITSM)的詳細實踐。CMDB幫助組織瞭解系統元件之間的關係並跟蹤其配置。CMDB是ITIL框架配置管理過程的基本組成部分。CMDB實現通常涉及聯合,將資料從其他來源(例如資產管理)包含到CMDB中,使得資料源保持對資料的控制。聯合通常區別於ETL(提取,轉換,載入)解決方案,其中資料被覆制到CMDB中。

 

ITIL定義的IT專案流程包括五個部分,分別是Service Strategy、Service Design、Service Transition、Service Operation、Continual Service Improvement

 

 

Service StrategyDesign可理解為專案前期的諮詢和方案設計,Service Transition是專案的實施和交付,然後Service Operation是交付後的運維,同時需要Continual Service Improvement進行持續演進最佳化。下麵具體講解ITIL每個環節與CMDB的關係。

Service StrategyDesign(諮詢、設計):以DC整合專案為例,需要先透過CMDB收集現有DC中的配置資訊及業務的依賴關係,有了這些資訊作為輸入,才能進行業務整合諮詢及技術方案的設計。

Service Transition(交付):任何IT專案交付期間都可能涉及與原有系統對接、變更等工作,透過CMDB的自動發現功能,在對接時可監控網路狀況和資源情況;變更管理也同樣需要現網資訊資料的支援。

Service OperationContinual Service Improvement(運維及演進):CMDB中儲存了各種現網資訊,可以對整網進行統一管理、故障定位及調整演進,如果沒有CMDB這種集中的配置管理資料庫,各個維護業務獨立進行管理,整個網路將非常混亂。

 

可以看出ITIL的所有流程都是圍繞CMDB進行,CMDB支撐整個IT專案的生命週期。

ITIL是一套理論框架,而企業需要的是可操作的具體方法。如具體的制度、流程、員工的崗位手冊、職位描述、管理工具等等。因此在ITIL具體實踐時,需要有一套良好的方法論來彌補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差距。 

ITIL為企業的IT服務管理實踐提供了一個客觀、嚴謹、可量化的標準和規範。實施ITIL後企業可以獲得的利益主要包括: 

  • 減少重覆工作和冗餘工作,有效利用人力資源。

  • 提高IT員工的專業素質,提高員工的服務能力和工作效率。

  • 規範IT部門的服務水平,規範工作流程,降低由人事變動導致的風險。

  • 提高IT服務的可用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為業務使用者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 有效控制IT部門的開支,降低IT運營成本,減少運營風險。

總體上提高企業IT投資的回報,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價值,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HP、IBM、CA、BMC等公司都已經基於ITIL標準推出了自己的實施方法論和軟體工具。 在ITIL這套公共框架的基礎上,各家公司各顯其才,創造出了各自的實踐模型方法論和解決方案產品。

在實踐模型方法論上,IBM和HP兩大巨頭各有所長。惠普擁有廣為人知的ITSM(IT Service Management Reference Model),而IBM則擁有歷史悠久的ITPM(IT Process Model)。此外,冠群CA的管理按需計算和BMC軟體的業務服務管理BSM(Business Services Management)也爭奇鬥艷。不僅如此,甚至連微軟也推出了它基於ITIL的管理運營框架(Management Operations Framework)。而在解決方法和產品工具上:

  • HP有SeviceDesk和Openview的整合;

  • IBM有Tivoli;

  • CA有ServiceDesk和 UniCenter;

  • BMC有Remedy;

  • Peregrine Systems有SeviceDesk。

論歷史,IBM的ITPM甚至先於ITIL。藍色巨人IBM在70年代晚期就開發出了ITPM,後來又於80年代初期將其系統管理原理總結髮表“資訊系統管理系統”。而那時,ITIL還在十月懷胎階段。ITPM連同這黃皮書一起都成為當時ITIL開發的重要參考。

然而,ITIL誕生後迅速在全球獲得了推廣,而ITPM在市場上則一直沒有太大起色。隨著ITIL成為業界公的標準,IBM只能想盡辦法將和ITIL”套近乎”,從將ITIL框架整合入ITPM,到推出IRM(IT Resoures Management),再到Tivoli軟體或多或少實現了ITIL的部分功能。但始終仍然缺乏一個能夠完全實現流程整合的整合化服務管理解決方案。

隨著IT服務管理巨頭之一Peregrine Systems將其最大競爭對手Remedy收歸旗下,2001年IBM與Peregine開始合作,並於2002年4月,共同宣佈了策略聯盟協議(Strategic Alliance Agreement)。希望籍此一致對外,化干戈為玉帛,強強聯手,由競爭對手變成合作夥伴,努力打下IT服務管理業的一壁江山。

然而,甚至塵埃尚未落定,業界便驚爆Peregrine的假賬醜聞。2002年8月,Peregrine因深陷財務危機不得不申請破產保護!2002年11月BMC軟體正式對外宣佈將Peregrine旗下的Remedy收歸囊中。

Peregrine經過三年的瘋狂擴張,包括吞併它的最大對手Remedy,在2001年迅速地成長為整個SeviceDesk領域的領袖。但是好景不長,2002年5月受累於前五大會計師行之一安達信的破產而被爆假賬醜聞,隨後Peregrine被納斯達克市場除牌。由於財務狀況的不穩定和市場信譽的下跌,它遭受了沉重打擊,以至於不得不放棄一些不屬於技術基礎設施管理的核心產品,以及剛併購來的Remedy。時至今日,Peregrine已經元氣大傷。

Peregrine產品的傳統強項在於它的強大功能,但是競爭對手的強項(例如通用的架構、簡化的價格)正是Peregrine的弱點。由於現在的經濟環境要求客戶審慎地評估企業的解決方案開支,所以他們面臨的挑戰更為艱巨。而且Peregrine還面臨著在架構投資和功能投資的重整,它正在失去市場中的領導地位。

BMC軟體2002年透過對Remedy解決方案的收購為其服務和基礎設施管理產品添加了一個關鍵的元件。事實上,Remedy一直在Service Desk市場中處於領先地位。被Peregrine收購後,儘管Peregrine的財務狀況一直很不穩定,但是Remedy的客戶群一直保持著穩定的增長。所以,BMC不惜斥巨資併購Remedy。2003年4月BMC軟體宣佈其業務服務管理BSM做為全球的一項全新戰略進行推廣。目前,BMC軟體公司已將BSM戰略貫徹到其三個核心元件中:服務影響管理、IT 服務與應用管理以及IT運營與基礎設施管理。

未來BMC將仍然面臨著一些挑戰,其中最緊迫的就是如何將Remedy解決方案所提供的服務流程和基於BMC的核心功能產品的基礎設施管理流程無縫地結合在一起。

相比IBM而言,另一IT巨頭HP在ITSM之道上似乎更加穩健。從ITIL醞釀之初,便積極參與ITIL的開發和規劃。從忠實擁護ITIL,到開發出 ITIL的HP ITSM模型,再到今天為客戶提供ITSM的培訓、認證、諮詢、規劃、實施的全面服務,在眾多的同行企業中脫穎而出。

2004年5月,HP成功併購美國的Manage One和歐洲的CEC。這是兩家專註於ITIL諮詢與培訓的的權威公司。2004年7月,HP又對外宣佈計劃收購ProActive Services Pty公司。這又是一家重要的ITSM培訓諮詢公司,總部位於澳大利亞。毫無疑問,這些都將進一步增強和鞏固HP在ITIL標準和ITSM的領導地位。


而且HP正透過這些併購為其歐美亞太版圖的拓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事實上,HP ITSM已經應用於全球10000多家各行各業的龍頭使用者。按照HP的說法是”在融入ProActive Services的技能和知識之後,HP擁有了業界最大、經驗最豐富ITSM團隊”,”HP成為唯一能夠提供更廣泛服務的廠商”。

ITIL這塊市場上,近幾年來概念仗也似乎愈來愈炙手可熱,頗有些百花齊放,永珍爭鳴的味道。從IBM的”隨需應變”、HP的”動成長企業”到BMC的”業務服務管理”,再到CA的”管理按需計算”,各種新概念新思想層出不窮。

IBM提出的隨需應變的電子商務為企業提供的是”隨需應變”的計算能力和”隨需應變”的操作環境,它是IBM在硬體、軟體、服務方面的一個大方向,廣泛概括了IBM希望引導企業走向的前景。 

而HP惠普的”動成長企業”似乎專為ITSM打造,為企業的動成長提供動力。基於成長企業戰略的管理軟體、服務和解決方案能夠動態地連線業務與IT,實現IT與業務的最佳同步,使企業不斷以創新追求成長。

我們可以看出領導IT潮流的巨頭們已經深刻地意識到,無論採用什麼樣的產品技術,客戶最終關註的是業務,是如何有效利用現有環境,提升業務能力和服務水平。這些IT巨頭們的目光已不僅僅侷限在IT的角度,而更多地是從企業戰略發展的角度來引領IT的發展;它們強調管理,強調如何將企業的IT與業務有效地結合,使ITIL成為當前的熱點。

溫馨提示:

請搜尋“ICT_Architect”“掃一掃”二維碼關註公眾號,點選原文連結獲取更多電子書詳情

求知若渴, 虛心若愚

贊(0)

分享創造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