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每天分享高質量文章

青和力洞察報告:35個大城市,年輕人該選哪裡安頓自己?

導讀:當年輕人幾乎跟“創新”和“未來”成為同義詞,如何吸引並留住他們成為熱門議題。城市在這件事上做了很多努力,加碼人才引進政策、鼓勵創新企業、翻新城市形象……期待某一個條件能真正打動年輕人。

哪些城市聚集了更多好感要素?

五四青年節,我們來聊聊怎樣贏得年輕人的好感。

 

作者:DT君

來源:DT財經(ID:DTcaijing)

我們希望可以站在擇城當事人的視角,來評估一座城市對年輕人的吸引力,所以,“是什麼讓年輕人決定在哪裡生活”是更關鍵的問題。

多倫多大學教授理查德·佛羅裡達做過類似的調研,併在《創意階層的崛起》一書中分享了結果,創意人士大多選擇具有多樣性、包容性以及容易接受新思想的地方,工作、生活方式、社交活動、多樣性、真實性等是決定去哪兒的基本因素。

這給我們帶來啟發,年輕人並不會透過翻閱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決定去哪個城市,比起各項經濟指標,擁有更多的工作機會、包容便捷與健康的生活方式、豐富的文化和娛樂選擇、志同道合的夥伴……這些看起來不硬核的因素,反而是影響決定的關鍵。

基於這樣的認知,DT財經·城數釋出了《2019中國主要城市青和力洞察報告》,尋找那些更適合年輕人的城市。這裡用青和力來指代一座城市吸引年輕人的能力,由城市鮮活指數、城市文化指數、個人成長指數和城市發展指數共同構成。

綜合考慮了城市規模、區域影響力、經濟活躍度等因素後,《報告》將35個城市納入本次測評,最終,青和力排名前15位的城市依次如下:上海、北京、廣州、深圳、杭州、成都、武漢、南京、蘇州、重慶、天津、西安、寧波、青島、長沙(完整排名見文末報告全文)。

01 青和力指標的構建,對年輕人更友好的城市應該是什麼樣子

我們用城市鮮活指數來評估一座城市新生活方式的發展程度。跟自己同步到家的新鮮蔬果和美食,街頭巷尾的便利店和超市,並不難找到的健身房,一起流汗的同伴……這些貼近年輕生活方式的細枝末節,往往更能打動人。

城市的鮮活指數更高,除了表明年輕人更容易過上盡可能便捷的生活,還意味著當地政策與環境對新事物的接收度更高、新商業力量的滲透意願更強——這是未來持續創新的保障。

除了大家熟悉的便利店/商超,盒區房改寫率、外賣指數等也成為年輕人考察城市生活便利度的新關鍵指標,它們共同形成了鮮活指數下的生活便利指數。

此外,我們還透過比較城市居民對線上生鮮的購買豐富度形成嘗鮮豐富指數,透過比較運動場所數量和線上健康食品消費形成健康生活指數——便捷、開放、健康,這是我們定義鮮活城市的三個關鍵詞。

城市文化指數的邏輯在於,我們傾向於認為,充滿創意的年輕人對於文藝活動“趣事”有著更高的偏好,它們為生活提供了更豐富多彩的內容。

從城市管理者的視角來說,繁榮的文化藝術氛圍有益於創意產業的發展,而對個人而言,這意味著可以把時間“浪費”在讓自己快樂的事上,還有更多機會遇到志趣相投的同類群體。

這裡的城市文化指數由文化設施指數、文娛活動指數和文化消費指數共同構成,分別代表著城市文化藝術生態中的承載基礎、活動內容與群體熱情。

青和力除了從新的視角對城市新生活方式、商業力量與文娛氛圍進行度量,也保留了對個人成長前景和城市發展情況等硬實力的考察。

個人成長指數用以衡量年輕人在城市中發展的可能性,這是個更硬核的指標。工作機會指數主要考量一座城市能提供的職位數量,這裡我們綜合了線上招聘平臺與國家公務員招考職位的數量。

在比較常規的“這裡提供更多工作選擇”之外,我們還考慮到城市人所營造的成長氛圍,不斷往前的河流才能將身處其中的魚更快送到出海口。自我提升指數比較了各城市的培訓機構,一定程度上代表城市持續學習的需求量;而自我關愛指數衡量了與自律和管理掛鉤的運動與美容線上消費。

城市發展指數則更側重於對傳統意義上城市實力的評估,更長遠來說,好看的經濟指標表現與創新產業發展之間存在正向反饋的關係。城市發展指數包括第三產業發展水平、衡量城內與城際交通的交通通達度、衡量城市人收入與消費力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線上人均消費。

除了青和力得分高低,城市在各項指標上的得分偏向,可能是更加具體有效的參考。

 

 

02 二選一的城市難題裡,排名高低可能不是那麼重要

對於許多年輕人來說,所謂選擇,講到底就是在糾結二選一的難題,常見的腦內鬥爭包括:校招該投北京還是上海?去廣州真的不如深圳?離開北上廣深後到底去杭州還是去成都?在江蘇最好的選擇是南京還是蘇州?……

在青和力的排名中,這些鬥爭也在繼續,“兄弟”城市們排位十分焦灼。看最終結果,上海優於北京,廣州強過深圳,杭州贏了成都——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就應該直接挑選排名更高的城市。

如果檢視得分會發現:上海與北京遙遙領先站在第一梯隊,廣州和深圳位於第二梯隊,杭州和成都則再拉開一些距離位於第三梯隊。各梯隊之間可能會有比較明顯的差別,但是同屬一個梯隊的城市,對於年輕人的友好度其實相差無幾。

這時候能影響二選一決定的,其實是城市特色。

從各細分指標表現來看,上海鮮活指數比北京更高,意味著生活便利度更強,新生活方式在這裡有更包容的空間;而北京的個人成長指數相對更高,有更多的工作機會與更濃厚的奮鬥氛圍;兩個城市的文化發展與氛圍並沒有多大差距。

深圳廣州的特色也十分鮮明。

深圳的鮮活指數與個人成長指數都比廣州更高,在這裡能享有更便利的生活,擁抱更新的生活方式,有更多的工作機會,身邊還都是奮鬥的人;但是由於底蘊與資源積累不足,深圳在文化指數和包含交通通達度在內的城市發展指數方面,都弱於廣州。

廣州相對來說最大的優勢是,享有更豐裕的文化資源與活動,而這對於不少創意人才來說,非常重要。

杭州成都的交織會更加焦灼,很難說誰有特別大的優勢。杭州的鮮活指數得分優於成都,甚至超過廣州,在嘗鮮豐富度一項上位列榜首,體現出這個城市對於新鮮事物超強的好奇心與包容度;但成都在鮮活指數中的生活便利度方面得分僅次於上海和北京,可以為年輕人提供直逼一線城市的便捷生活體驗。

成都的文化指數得分超過杭州,主要表現在文化場所更多,文化消費力也格外強,這裡有非常好的文化氛圍;但是,杭州也有更多的文娛活動,年輕人在這裡同樣可以吃上豐富多彩的精神食糧(更多城市的細分指標表現,詳見文末報告附錄)。

 

 

03 低調的中部地區,如何孕育出更大的潛力城市

在關於城市的諸多討論中,西部儼然已經與年輕和潛力掛鉤,成都、重慶和西安都一躍成為年輕人的打卡熱門地。

相比之下,廣闊的中部地區多少有些“失語”。儘管時不時會有一些“中部地區城市實力排序”的討論,但大多還侷限在城市規模、產業發展等宏觀的框架內,與年輕人的語境相差甚遠。

中部城市對年輕人失去吸引力了嗎?從主要城市的青和力排名來看,並不是。

武漢緊跟著成都排名第七,與南京和蘇州一起組成了青和力的第四梯隊,在一些細分指標中還有比較突出的表現。雖然合肥(第23)、南昌(第28)和太原(第32)的表現不盡如人意,但長沙(第15)與鄭州(第16)也處於中上游水平,顯然比東北和西部的非明星城市強太多。

▲A:鮮活指數,B:文化指數,C:成長指數,D:發展指數


如果也要在中部找一個“能打”的明星城市,武漢大概就是全村的希望。我們仔細對比了武漢與第三梯隊城市成都和杭州的資料,最大的差距在於文化指數與個人成長指數——雖然相對於其他城市,TA的表現已經非常突出。

文化方面,不管是在場所與設施、活動內容還是群體消費熱情上,武漢都與成都和杭州有一定距離。

而進一步細化到二級指標,武漢的生活便利度已經很高,但健康生活指數與自我關愛指數都明顯較低——這個城市的特色其實比較明晰了,TA能比較好地滿足年輕人生活便利的基本需求,但是對於接納和培育新生活方式還沒有形成足夠的氛圍,對於迎接創意人群精神生活的多樣性也還需要做更多準備。

武漢的青和力“缺憾”同樣存在於大部分沒有被年輕人熱議的城市中,在報告中我們還有這樣一個發現:

北京、上海與其他城市間電影票房差距相對來說較小,大眾文化娛樂的氛圍已經在拉平;但線上文創消費仍舊有很大的距離,這一定程度上也意味著,其他城市的文化創意熱情與意願還沒有那麼強。

非一線城市與一線城市在經濟發展與資源集聚方面的硬實力差距難以抹平,但透過對新商業力量的開放,可以比較快地彌補在生活便利與生活方式方面的距離,這能極大滿足年輕人的基本需求,提高城市的青年友好度;但是,要更進階地爭取年輕人中偏向創意的群體,提升文化指數可能是一件更困難的事情,除了資金投入,很大程度上可能還要倚賴於資源的積累,顯然這不是短時間就能解決的問題。

網際網路的高度發達給了每個人選擇自己生活的城市的主動權,而當新生活的理念變得更加健康、多元和有趣之後,不同城市儘管性格各異,但同樣也可以充滿“青和力”,如此一來,年輕人逃離北上廣的煩惱便可以拋到腦後,在更多的選擇裡找到新文明時代的詩意。

我們已然得知了城市們能給我們什麼,但這依然不是做出完美決定的充分條件。

更重要的,或許是讀完本文的你究竟要什麼。

當我們對著北上廣深的“機會”、“平臺”、“前景”朗朗上口、反覆復讀的時候,或許“直白”能夠幫我們更進一步——物質的背後,自我想要滿足的究竟是怎樣的精神需求?

用“一線”自我標榜?

用金錢滿足享受?

抑或只是一生的快樂與舒適?

理解自己後,“逃離北上廣”將不再是一個難題。

以下為《2019中國主要城市青和力洞察報告》全文:

閱讀更多內容請關註微訊號DT財經(ID:DTcaijing),轉載請新增微信dtcaijing005

    已同步到看一看
    贊(0)

    分享創造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