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每天分享高質量文章

中國各省500強企業數量排行榜:你的家鄉有多少家?

導讀:500強,好似盛產商業奇跡的“陽澄湖”,是大企業擠破腦袋也要跳進去“洗個澡”、畢其一生所求的標簽。

500強企業,也好似自帶流量的網紅明星,城市爭相把它們做成自己的名片,恨不得有一天自己能像矽谷和奧馬哈一樣,成為全世界人民朝拜商業文明的聖地。

十多年前關於“上海為什麼出不了馬雲”的那場大討論,把企業和所在地的關係正式放上了C位。怎樣的城市和地區才能不斷孕育出偉大的企業?而好的企業對區域人才流動和經濟文化發展產生怎樣的影響?

鍵盤俠和吃瓜群眾就這些問題,不厭其煩Cue著身邊的500強企業,不斷挑起地圖炮的新戰役。

 

作者:羅鈺婧,編輯:李晶禹,設計:鄒磊、張梓豪

來源:DT財經(ID:DTcaijing)

作為500強編外人員,我們看熱鬧不嫌事大,順手用資料炮製幾個彈葯來供大家熟練槍法。

為了保證樣本的多樣性(更多城市炮手參戰),本文選取了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按照企業年度總營收評選得出的中國企業500強榜單,匹配企查查相關資料找到500強所紮根的省份,並按照其轄管500強企業的數量來給這些省份進行排名。

透過對比2008、2013、2018年三個時期的500強地理分佈變化,一窺十年區域經濟發展的軌跡。

 

01 海南西藏墊底,遼寧天津領跌

將三個時期的500強企業投射到地圖上,十年來的變化主要是500強企業從東部沿海往內陸蔓延,而“西進”過程中幾個地方的意外“滑坡”耐人尋味。

北京為各大央企總部所在之地,當之無愧擁有著數量最多的500強企業。周圍的地區圍繞首都近水樓臺,然而並沒有都能“先得月”。

河北省的500強企業數量從十年前的16個,漲到現在的25個,一路高歌;而作為直轄市的天津,2013年上榜企業還有20個,2018年就只剩下7個,是所有省份中下滑最厲害的城市之一。

天津經濟結構和這個局面有著很大關係。天津產業結構偏重,多為鋼鐵、冶金、化工等傳統行業,隨著天津渤海化工集團等國企退出500強,新增長點有些青黃不接。2017年,天津GDP增速降到多年來最低點,僅有3.6%,排名倒數,幾乎是全國GDP增速的一半(6.9%)。

河北雖然和天津情況類似,但轉型效果顯然優於天津,一個三鹿集團倒下了,還有長城汽車、華夏幸福站起來。

同天津有著類似遭遇的就屬遼寧了,名次跌幅還在天津之上,2008年還有19家企業上榜,2018年只剩下7家,連零頭都不到。其中,默默退出500強舞臺的就包括大連萬達和沈陽遠大。

另一個意外就屬海南了,隨著海航等企業被500強除名,海南跌出500強梯隊。2018年31個省份(不包括港澳臺地區)中完全沒有500強企業的省份,只有海南、西藏。

然而,與西藏有著同樣“天堂”美譽的新疆,近十年來表現相當不俗,從2008年倒數第四名進步到了2018年的22名,超過甘肅、吉林等省份。太平洋建設集團、中泰集團的崛起是新疆成績如此亮眼的主要原因。

02 山東江蘇競爭頗為激烈

提到進步最大的省份,山東不能沒有姓名。

山東省500強數量常年被廣東、江蘇壓制,在2018年終於有了質的飛躍,和江蘇併列第三,且和第二名的廣東只相差2個企業,努努力說不定就能衝擊前二了。

山東省近十年來發展迅速,和江蘇的競爭頗為激烈。雖然GDP與江蘇還有不小的差距,且在前兩期500強企業上榜數量也一直不如江蘇,但2018年山東省上榜企業的營收總和首次超越江蘇,喜提……emmmm還是第四。在營收規模上,北上廣的領先仍舊不容超越。

兩省頭部效應都較為明顯。山東以青島、濟南、東營為首,江蘇則集中在南京、蘇州和無錫。

有趣的是,兩省的省會城市表現都不那麼強勢,濟南不是青島壓制,就是被東營趕上。而南京更是從來沒有超越過無錫和蘇州。難怪江蘇內鬥中,以蘇州、無錫為首的蘇南一直都不服氣南京的省會地位。

但相比於江蘇,山東各地級市發展更為均衡,17個城市都努力不拖後腿,三個時期,總有一個時期上榜。

而江蘇分佈則更為集中,除了之前提到的三所城市,以及在2018年數量突破至9個的南通,其他城市一直在2個左右徘徊。且,除了南通,蘇南明顯弔打蘇北(以長江為界)。13個地級市中有四個城市從未擁有過500強企業,TA們就來自蘇北(PS:江蘇的勢力劃分太過複雜,這裡就不詳述了)。

03 城市的競爭亦是企業的戰爭

城市方面,除了北上廣深一直領跑,杭州成為500強城市中最亮眼的一顆星星。隨著阿裡巴巴為代表的網際網路公司的崛起,杭州在長三角地區率先進入高速發展期,其經濟總量進入全國前10名,擁有500強企業數量也一直穩居前三。

而一線城市中,北上廣發展後勁略有不足,十年來,500強數量小有波動,2018年廣州甚至跌出前三,位於杭州之後。

只有深圳近五年進步顯著,2018年500強數量比起2013年幾乎提升了一倍,網際網路、金融業蓬勃發展。包括騰訊、陽光保險、創維等一眾新星崛起。

城市之間的馬太效應在頭部企業中更為明顯。

前100強企業分佈城市中,北京一直保持超然地位,數量佔據一半之多,榜單Top10企業幾乎常年被北京包攬,其中就包括中石油、中石化、國有四大行等等。

深圳近五年,房地產業與網際網路業共同發力,隨著華潤、騰訊、萬科和恆大在2018年進入百強,數量與上海併列第二。

廣州在百強企業中又一次在一線城市掉了隊,數量與廈門、杭州相同,不到上海、深圳的二分之一,僅僅是北京的零頭。

廈門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國貿控股、建發集團與象嶼集團成為廈門此次上榜最大的功臣。

在地方經濟競賽中,GDP只是總成績,好企業像是特長生,一個城市如果只有還過得去的總成績,卻拿不出幾個特長生,已然刷不出存在感了。

04 成也製造業,敗也製造業

500強企業頭部的格局難以動搖,中等城市之間的較量卻絲毫不敢怠慢。

有的城市低調發展,一鳴驚人,如東營、南通,這十年來,成績斐然,成為進步最快的城市;而有的城市原處高位,但後繼乏力。

究其原因,東營、南通都是單一行業的持續發力,東營主攻製造業,南通則依靠建築業。

說起東營,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一定是中石化下屬的第一大油氣田—勝利油田。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除了少數與勝利油田相關的,如水泥、混凝土、塑膠等化工建材企業,其他製造業如金屬、礦產、紡織、娛樂用品製造類企業也百花齊放。

也許正是這樣多元化的發展戰略,才造就了這樣一座人口只有209萬,但人均GDP卻排名全國第一的城市。

相比東營,南通更為專一,上榜企業幾乎全是建築業。以蘇中建設集團、南通二建集團為首,與現在的三建、四建、六建等集團共同努力,打造南通的建築護城河。

成也製造業,敗也製造業。

天津、無錫、青島三座城市的排名下滑,則是因為製造業企業數量一面倒的大幅減少。比如天津的冶金集團、渤海化工集團,無錫的三木集團、金輝集團,以及青島的麗東化工,都是冶金、化工等重工業、重汙染企業,在新時代的今天,成為首批出局者。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國內大多數城市都必然面臨重新洗牌。早年同樣落子的製造業,誰能想到不同的細分領域前景如同雲泥。紫霞仙子重生,也只能料到開頭,料不到結局。

05 金融偏好度最高的城市竟非上海

與時俱進是應對世事難料的唯一竅門,大城市們都深諳此道。北京、廣州、深圳和重慶同學,就成功從製造業“科代表”的位置退下來,轉修“更熱門專業”。

我們選取2018年排名前15的城市,計算出三個時期每個城市各行業的偏好度(行業偏好度=該行業500強企業數量/城市500強總數量),能看出各城市的偏好發展軌跡。

北京和廣州偏好度最高的科目由“製造業”轉向“租賃和商務服務業”,TA們見證了北京金融街投資集團、廣州越秀集團的崛起,以及中國郵電器材集團、廣州鋼鐵集團的除名。

重慶則由“製造業”徹底轉向了“金融”專業,小康控股、金科投資等金融類企業奮力衝刺進入500強,而製造業如金龍精密銅管集團倔強地霸佔了兩期的榜單,終於在2018年落榜。

深圳同學以往都專註主修“製造業”,發現苗頭不對,又擠不進“金融”和“商務”班,只好轉而輔修“批發和零售”,而後者如今已成為最時髦的專業。2018年,天音通訊、前海人壽保險扛起現在深圳批發與零售業的大旗。

上海同學其實一直嚴重偏科“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和大家預想的金融之城不同,其500強金融業偏好度一直在10%左右,只有交通銀行、浦發銀行兩個苗子表現一直線上。而百聯集團、綠地控股、杉杉控股等才是上海同學成績長期領跑的主動力。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的確是個很熱門的專業,除了上海,南京和杭州也深度覬覦。杭州的吉利控股、交通投資集團,南京的蘇寧控股、弘陽集團,都是人們耳熟能詳的企業,時隔十年,依然活力噴薄。

哈佛大學教授馬歇爾曾表示:“市場競爭並非國家之間的競爭,而是企業之間的競爭。到目前為止,我從未見過哪個沒有強大企業的國家能在全球經濟中處於領先地位。”

國家如是,城市亦如是。中國500強企業作為城市的縮影,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城市的發展走向和歷史變遷。企業500強的地理分佈,無形中也是在用腳投票,選出了那些最適宜商業創新和發展的土壤。

而愛拼事業的你,即使進不了500強,也可以選擇500強心儀的城市,因為從大資料的角度看,那些盛產學霸的地方也許真蘊藏著得高分的秘笈。

註:

1. 2008年資訊缺失的5家企業為:中國南方機車車輛工業集團公司、廈門機電集團有限公司、萍鄉鋼鐵有限責任公司、南昌長力鋼鐵股份有限公司、青銅峽鋁業集團有限公司;

2. 海外上市公司所在地以其大陸總部所在地為準。

閱讀更多內容請關註微訊號DT財經(ID:DTcaijing),轉載請新增微信dtcaijing005

    已同步到看一看
    贊(0)

    分享創造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