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每天分享高質量文章

定了!人社部等釋出13項新職業,AI、無人駕駛、電競上榜

導讀:進入 2019 年,國家層面各職能部門加快了對人工智慧的政策投入。

近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市場監管總局、統計局印發通知,正式向社會釋出了人工智慧工程技術人員等 13 個新職業資訊。據悉,這是 2015 年版國家職業分類大典頒佈以來釋出的首批新職業。

這些新職業資訊主要包括:職業名稱、職業編碼、職業定義和主要工作任務等內容。

以 AI、雲端計算等新技術為代表的職業已得到國家層面的認可與支援。

 

作者:琥珀

來源:AI科技大本營(ID: rgznai100)

 

 

01 新增 13 個新職業全盤點

根據本次印發的通知,人工智慧工程技術人員成為本次新增13個職業資訊中最值得看的亮點。

  • 人工智慧工程技術人員,其定義為“從事與人工智慧相關演演算法、深度學習等多種技術的分析、研究、開發,並對人工智慧系統進行設計、最佳化、運維、管理和應用的工程技術人員。”

從事的內容包括:模型、演演算法、晶片等軟硬方面的技術研發,系統研發、部署和解決方案,以及技術諮詢服務等方面。

此外,其他新確立的職業資訊還有:物聯網工程技術人員、大資料工程技術人員、雲端計算工程技術人員、數字化管理師、建築資訊模型技術員、電子競技運營師、電子競技員、無人機駕駛員、農業經理人、物聯網安裝除錯員、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工業機器人系統運維員等。

  • 如物聯網工程技術人員、大資料工程技術人員、雲端計算工程技術人員、數字化管理師:

   

  • 無人駕駛員:

  

值得一提的是,電子競技運營師、電子競技員兩類崗位由來已久,如今得到官方認定,不少人感嘆:“電競從業人員終於可以名正言順開展工作了!”

02 我國 AI 人才厚積薄發

根據不久前加拿大 Element AI 的執行長 JF Gagne 釋出的《2019 全球 AI 人才報告》,從人才流動性來看,AI 人才的流動性很高,大約三分之一的研究人員並未在獲得博士學位的國家工作。

其中,中國已成為美國之後吸引AI領域研究人員的排名第二的國家,其絕對數量約佔美國的四分之一。調研指出,其背後存在的原因包括工作機會和研究人員選擇回國。

這也側面反映出中國正呈現一種 AI 人才的聚攏效應。

  

實際上,人工智慧並非是一個新的概念,它實際上誕生於 20 世紀 50 年代,以達特茅斯會議作為標誌性時間點。而在中國,該領域的人才培養和發展也已有 40 年的歷程。

根據中南大學教授、自興人工智慧首席科學家、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 Fellow蔡自興 曾對中國人工智慧的發展有過總結,他指出,自改革開放之後,中國人工智慧逐漸走上發展之路。從人工智慧基礎研究,到專用人工智慧開發、計算智慧與進化計算等科研課題上曾湧現出了不少頂尖人才,奠定瞭如今國內科研與人才培養的基礎。

不難看出,基於國內擁有大量成熟的人工智慧等新技術人才儲備的背景下,國家頒佈相應的規劃政策也是順勢而為。

 

03 AI 如何成為新職業方向?

自 2015 年智慧製造開啟了人工智慧發展之路,2016 年 “網際網路 + ” 的提速,2017 年人工智慧被正式列入國家戰略,2018 年,國內各地方政府對人工智慧的重視度亦隨之升溫,並相繼出臺 AI 相關發展規劃。

實際上,政府一直是倡導人工智慧發展的主力,近三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都在強調人工智慧對國民經濟推動發展的作用。但在新技術新應用落地的今天,我們更加看到政府除了政策上的積極倡導外,在切實的落地政策方面已有了相對的強化。這是一個非常積極的訊號。

不久前,教育部正式發文35 所高校新增AI本科專業。如今,人社部聯合釋出了 13 個新職業,將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技術研發生產放在了首要地位。

通知釋出後,不少網友紛紛轉發點贊,但同時也流露出了其困惑:

“新型的電子科技業將推動我國經濟更好地發展,但其電子產品生產的核心技術,恐怕我們得更加努力研發才會不受制於人。”

  

“什麼樣的學歷才能上崗?”

  

因此,除了政策上進行倡導之外,還需要適當補全人工智慧應用所需的產業生態、配套設施、業務市場、公共平臺建設。從現階段來看,我國 AI 產業仍處於早期發展階段,在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研究上仍期待重大突破,在人工智慧的人才培養上亦落後於社會和產業需求。 

那麼,你是如何看待如今國內對 AI 發展的政策變化呢?

    已同步到看一看
    贊(0)

    分享創造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