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每天分享高質量文章

資料告訴你:跟缺“芯”相比,中國當前的這個問題更致命!

導讀:近期,中美貿易摩擦引發各方關註,尤其是美國商務部對中興通訊7年的銷售禁令在業內引發普遍的悲觀和焦慮。不過,也有不同的觀點認為,缺“芯”問題導致的後果並沒有想象得那麼嚴重。中國當前面臨的更致命的問題,不是缺芯,而是缺人!

4月23日下午,大資料(ID:hzdashuju)小編應主辦方邀請出席了匯智·創新《人口創新力——大國崛起的機會與陷阱》新書釋出會。以下內容根據活動現場梁建章、黃文政等人口問題專家的發言稿整理。

01 中國的人口不是太多,而是不夠多!

目前,中國依然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但自1980年之後,中國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開始遞減。從出生人口趨勢來看,黃文政認為,在一兩代人之後,中國的出生人口就會降到世界5%以下。更重要的不是到5%就停止了,之後會繼續將到3%以下。也就是說中國的出生人口從過去200年前佔世界35%,到未來一兩百年,降到世界3%,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趨勢。

隨之而來的,是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即人口結構的惡化。

2008年、2040年中國的人口結構

來源:《人口創新力

儘管目前開放二胎的政策已經實施,但效果並不明顯,對於遏制下降趨勢的作用並不大。梁建章提出了生小孩的“痛苦指數”這一概念,因房價、育兒成本居高不下等原因,中國生小孩的“痛苦指數”是全世界最高的。所以,在開放二胎的政策實施後,甚至是在未來完全放開生育的情況下,中國的自然生育率仍然將是全世界最低的。

某些國家或地區在生育政策改變前後五年的生育率變化

來源:《人口創新力

《人口創新力》一書中提到:

最近在中國做的一項調查發現,每名女性理想的子女數量約為1.8。與之相比,日本的這一數字為2,美國的這一數字為3。而在通常情況下,平均每個女性實際生育孩子的數量會比理想子女數量低30%。所以,在沒有任何人口控制政策幹預的情況下,今天中國的生育率會只有1.2,類似於新加坡以及中國香港和臺灣地區。事實上,即使公佈了二孩政策,中國的城市生育率仍處於世界最低水平。

依此來看,中國的“人口紅利”將徹底消失!那麼,人口規模的萎縮還將帶來哪些嚴重後果呢?人口問題究竟有多重要呢?

02 人多到底有什麼用?人口問題很重要嗎?

黃文政認為,產生傑出人才需要一定的人口基數。10億人裡面,最聰明的1000人,肯定比1億人裡面最聰明的1000人更聰明。當然,前提是教育、環境、人才的選拔機制是到位的。

1. 跟缺“芯”相比,人口問題更致命

黃文政認為,缺“芯”並不可怕,無論是華為的手機還是波音的飛機,其核心技術都不是也不可能來自於一個國家。這是自由貿易的合理性,交易中各方各取所長、各取所需。

但是,中美貿易戰的背後依然繞不開人口問題。黃文政指出,如果美國是14億人,中國是3億人,現在美國還會很慌張嗎?

2. 人口與創新:大飛機是怎樣煉成的?

關於人口規模與創造、創新之間的關係,梁建章用三個方面的效應來表述:(1)規模效應。(2)集聚效應。(3)年齡結構效應。

規模效應:

高階製造業、服務業都需要一定的人口規模去支撐。高鐵、大飛機的製造,小的國家、小的市場是不能支撐的,這即是規模效應。電子商務等服務業也是同理,這就很好解釋為什麼淘寶之類的成功的電商、服務業平臺主要出現在人口規模龐大的中美兩國。

年齡結構效應:

老齡化如今在中國也是熱門話題,這個問題有多重要?有多致命?梁建章說:“我的研究主要是各個國家的創新跟創業的活力,後來尤其是瞭解日本的案例以後發現,人口年齡結構對經濟的創新活力有很強的相關性,所以在這方面就做了一個深入的研究。

2010年和2040年的中國人口結構比較

來源:《人口創新力

近年來日本經濟和創新的停滯跟人口老齡化有明顯的相關性。索尼、松下等日本最著名的企業都已是“百年老店”,跟美國年輕的蘋果、Google、Facebook,以及中國的BAT相比都已是“真·骨灰級”。同樣,日本年輕一代的創新、創業能力也落後於中美。但問題來了,面臨人口老齡化問題的中國,這樣優勢能維持多久?日本的今天就是中國的未來嗎?

中日兩國年輕工人佔全部勞動力的比重

來源:《人口創新力

人口創新力》一書已經給出了答案:


由於勞動力老齡化而導致的缺乏創新和創業精神,是日本過去25年經濟停滯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國勞動力的老齡化與日本的趨勢非常相似。到2025年時,中國勞動力的結構將和20世紀90年代日本勞動力的結構一樣老,而到2040年的時候,中國勞動力將比日本勞動力的年齡更大。如果日本是前車之鑒,那麼中國的經濟將從2025年開始遭受缺乏創新和創業精神的重創。

集聚效應:

梁建章指出,集聚效應就是人口分佈問題。人口如果集中在一起,無論是上下游集中在一起,獲得更方便的服務、密度大的城市裡的客戶,還是創新產業中各種各樣的人才更方便的交流,對於製造業、服務業以及創新產業都是非常重要的。

叢集效應跟城市規模密切相關,這就引出下麵一個問題:中國的大城市,真的已經夠大了嗎?

03 北上廣深這樣的大城市,真的夠大嗎?

梁建章指出,最大的城市應該就是這個國家的創新力最旺盛的一個地方,它應該也聚集最多的人才、最多的人口。

東京有3700萬人口,相對於它1億多規模的人口來說是很大的。但是,上海、北京其實都是偏小的,如果按照東京人口數量與日本總人口數量的比例來看,其實上海可以聚集三四千萬人。中國的大城市還是太小了。

▲各國總人口數量與最大城市人口數量之間的關係

來源:《人口創新力

當然,我們都知道,大城市的交通擁堵、空氣汙染等問題一直為人們所詬病。但從《人口創新力》一書給出的資料來看,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並不是人口太多,而是城市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沒有跟上。

世界主要城市的汽車保有量,來源:《人口創新力

北京與紐約的城市道路密度比較

來源:《人口創新力

比較這兩張衛星照片,我們可以看到,紐約的道路密度遠高於北京。在紐約,25%的土地改寫著道路(紐約市交通局),而在北京,只有7%的土地改寫著道路(《北京統計年鑒》,2012)。此外,北京地鐵或鐵路的密度與世界其他城市相比並不算高。2015年,北京的地鐵總長度為600公里,每100萬居民平均僅合30公里。然而,2015年時,東京和倫敦的地鐵或者鐵路,卻分別達到了每100萬名居民69公里和192公里。因此,儘管東京有超過3700萬人口,卻遠沒有北京擁堵。

04 人工智慧的時代來臨時,還需要那麼多人口嗎?

實際上,我們現在已經處於人工智慧的時代開端,人工智慧也正在給人類製造失業焦慮。人工智慧會造成人口過剩嗎?黃文政的看法剛好相反,他認為人工智慧的發展需要大量人口。他指出,目前在人工智慧領域只有中國和美國在唱主角,其他國家基本都邊緣化了。因為中美兩國的有效人口最多,很多人在人工智慧方面可能會有需求,同時,也有大量的工程師、人才創造這方面的產品。

如果有一天,極端的情況發生了,人類所有的工作都被機器取代了會怎麼樣?黃文政認為,這其實是個哲學問題,人類存在的意義是生存、繁衍,以及享受,而不是去工作。工作和勞動只是一個代價,是為了享受而必須付出的代價,這個代價當然是越小越好。所以,如果機器取代越來越多的人工,實際上是一個天大的好事,我們會有更多閑暇時間,可以去享受。

至於收入問題,黃文政介紹,矽谷已經提出一個“普遍發錢”的基本收入制度。今後發錢可以透過區塊鏈技術,直接從貨幣發行環節完成。只要有工作創造,錢馬上就打到每個人的戶頭上。比例是多大,可以跟市場的就業率聯絡起來,如果勞動市場的就業率較高,表示這個比例就下降;如果所有工作都能夠被人類取代,那就百分之百還給人類了。當然這可能是一個思想實驗,離我們還非常遙遠。但是,這至少反映了,不是說我們不工作了,我們就無法生存了、就沒有意義了。

關於作者:梁建章,攜程旅行網聯合創始人兼董事局主席、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經濟學研究教授。

黃文政,上海交通大學系統工程碩士、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生物統計學博士,曾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管理科學系講師、哈佛大學生物統計系助理教授、紐約千禧年對沖基金策略師。

本文摘編自《人口創新力》及匯智·創新活動現場梁建章、黃文政的演講,大資料(ID:hzdashuju)經主辦方授權原創首發。

延伸閱讀《人口創新力》

轉載請聯絡微信:togo-maruko

點選文末右下角“寫留言”發表你的觀點

推薦閱讀

日本老爺爺堅持17年用Excel作畫,我可能用了假的Excel···

看完此文再不懂區塊鏈算我輸:手把手教你用Python從零開始建立區塊鏈

為什麼要學數學?因為這是一場戰略性的投資

180頁PPT,講解人工智慧技術與產業發展

Q: 看完這篇圖文,你打算生幾個娃?

歡迎留言與大家分享

覺得不錯,請把這篇文章分享給你的朋友

轉載 / 投稿請聯絡:baiyu@hzbook.com

更多精彩文章,請在公眾號後臺點選“歷史文章”檢視

贊(0)

分享創造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