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每天分享高質量文章

外企出身的 Java 工程師, 如何成功轉型網際網路?

來自:100offer(微訊號:im100offer)

在上週移動端程式員 2017 年趨勢分析的留言中,我們發現大家對 Java 的呼聲較高。


今天這篇是「 100offer 2017 年技術崗位年終盤點」的 Java 人物篇,我們採訪到了阿裡巴巴集團客戶體驗事業群的資深技術專家肥俠。


從知名外企的 Java 研發工程師到阿裡巴巴資深技術專家,相信肥俠的成功轉型經歷,可以給正在從事 Java 開發或想要轉型的你一些啟發。


人物簡介:肥俠,阿裡巴巴集團 P9 級員工,集團客戶體驗事業群資深技術專家,10年工作經驗,曾在某知名 IT 外企服務 7 年。在 JDK 開發、CRM 平臺架構領域擁有豐富經驗。

肥俠與馬雲畫像的合影

IT 工程師肥俠的 2014 年過得不太平靜,這一年年底,他對未來產生的迷惘轉化為行動,終於下定了辭職的決心。在這之前,肥俠一直是某知名 IT 外企上海研發中心的重要成員,他為這家科技巨頭已經服務了7年,從一張白紙的實習生,到獨當一面的業務負責人,肥俠始終覺得這家外企還是給了他非常多的發展機會和待遇,但形勢比人強,在中國本土網際網路巨頭的擠壓下,曾經的巨人已顯得步履蹣跚。

「BAT 的發展太快了,我不可能不註意到。」有好幾年的時間裡,每當肥俠刷著新聞,或圍觀新興網際網路企業的技術革新時,他偶爾會停下手頭的事,想一想,傳統 IT 研發和網際網路的結合點在哪裡,自己的未來又在哪裡。


離開外企:他為什麼想轉型網際網路?

在華外企的最後掙扎

2014 年對外資企業來說,並不好過。

國內使用者的消費習慣在網際網路的影響下開始逐漸發生改變,同時發生改變的還有整個行業的生態環境——在 BAT 三足鼎立,諸多創業公司「百花齊放」的情況下,整個中國市場成了創業者的天下。在此趨勢下,首當其衝的就是傳統IT外資企業。

從 2013 年開始,在華IT外企的市場份額就開始逐漸被國內網際網路公司稀釋,外企圈掀起了裁員潮,工作久、級別高的員工成了重點裁員物件。十幾年前曾受無數國內IT技術人才青睞的外企,開始了在華市場的最後掙扎。 這種結果,是 2007 年從南京大學碩士畢業後,以加入國際 IT 巨頭而感到自豪的肥俠未曾預料到的。

「十年前,無論從個人成長還是職業發展來看,加入外企在程式員行業裡都是一個相對來說比較好的選擇。」十年後的今天,在外資 IT 巨頭見證了整個中國軟體行業的發展和外企在中國的反轉之後,肥俠不禁為時代風向的變化之快感到唏噓。

敏銳的嗅覺和技術前瞻性

在外企工作的七年時間裡,肥俠一步一個腳印地從最開始獨立做事情,到帶領團隊做一個小模組,再到帶領團隊做一個完整專案,不斷證明自己、擴大職責範圍的過程中,不僅接觸到了 Java 底層核心程式碼的研發,打下了堅實的 Java 研發基礎,還收穫了平均每兩三年一次的職級晉升。

但工作之餘一直關註 IT 行業發展趨勢的肥俠還是註意到了:傳統行業需要有一些變化。他所在的那家外企當時在中國做的所有專案都是全球專案的一部分,但在中國落地卻比較困難。一方面,在整合服務領域,華為、用友等新興競爭者開始向外資企業發起強有力的挑戰,他們以更加親民的價格與可靠的效能不斷從這家公司手中搶走客戶;另一方面,雲技術、大資料等技術潮流的出現也開始動搖這家傳統 IT 巨頭的安身立命之本。

正巧那時,這家IT巨頭意識到了危機,開始擁抱移動——在內部設立一些類似 Web2.0 的創新專案,用中介軟體幫助企業跨平臺研發移動 App。這個可以接觸到一些新的技術理念和網際網路概念的專案讓肥俠感到興奮,他主動請纓加入其中,在這個專案的基礎上開始 PaaS 平臺的嘗試。也正是這個專案,幫助他首次接觸網際網路研發,並將從這個專案中吸取到的某些理念和靈感,帶到了後來為阿裡改造的產品中。

離開舒適區的勇氣

雖然轉型網際網路專案後的那段時間,肥俠每天都和線下的落地團隊溝通推廣細節和技術改進方案,卻在結束工作後一次次感到落寞。在他看來,公司所面臨的困境並非源自技術,而是業務樣式和產品理念。「那家公司提供的服務都是針對企業的,它會針對每家企業客戶透過中介軟體單獨部署一套解決方案。些解決方案當然都很可靠、很精緻,但同時成本和操作方面的要求也非常高,給企業帶來很大壓力。網際網路公司則完全不一樣。」

那麼網際網路公司的研發流程究竟是怎樣的呢?肥俠的好奇心與日俱增。 平心而論,在外企待了幾年,那家公司給了他優渥的薪資和穩健的晉升渠道,但變動的時局之下,這些「穩定」反倒讓肥俠感到困惑,他反覆問自己:我會不會過得太舒服了,一個安穩、可預見的職業道路,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嗎?

「在外企的工作很安穩,我也可以帶一隻很大的團隊,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還沒有到達瓶頸。」談到離開知名外企的原因時,肥俠說,「但個人是個人,在當時的大環境下,大勢所趨,我必須放棄安穩,擁抱變化。」 2014 年,肥俠終於決定不再空想下去——他決定去網際網路公司看看,親身體驗一下技術和產品的未來。

「第一考慮自然是 BAT 中的幾家公司,傳統 IT 的 Java 研發流程我已經很熟悉了,接下來我想去一家國內頂尖的網際網路公司看看他們是怎麼做的。」肥俠說,當時阿裡的 Java 和分散式是行業最頂尖的,所以首選阿裡。這樣的過渡在他看來最直接,也能讓他在原有的技術基礎上有一些連續性。

巧合的是,就在同一年的年中,位於杭州的阿裡巴巴成立了集團客戶體驗事業群,他們同樣在物色一位能夠在系統架構領域為阿裡帶來新鮮血液的資深架構師。就這樣,肥俠在 2014 年的年末將簡歷遞到了阿裡的 HR 手中。 由於肥俠在 JDK 開發領域的技術專長和他在知名IT外企多年的技術管理經驗被阿裡看重,面試過程進行得頗為順利。2014 年雙十二前夕,肥俠正式向原公司遞交辭呈,他一個人來到杭州,租下一套單間,開始了成為阿裡集團客戶體驗事業群 P8 級員工的新生活。

100offer說:

在肥俠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名出身良好的外企 IT 工程師,在時代變遷下的職業發展走向。

2014 年是一個外企 IT 工程師的職場轉型分界點,100offer 上的資料同樣顯示:從 2014 年 7 月至今,從 IBM、微軟、甲骨文等知名外企跳槽的 IT 工程師人數呈逐年遞增趨勢。他們大多畢業於北大、清華、上交、北郵等高等院校,有著 5 年+工作經驗,平均年齡 30 歲,在 100offer 上人均收到 10+ 封面試邀請。而他們中的大部分人,最終都流入了網際網路企業。


加入阿裡:他在轉型後遇到了哪些挑戰?

從傳統 IT 外企來到風格迥異的阿裡,肥俠不希望僅僅是簡單的融入,他還希望在阿裡獲取到新的知識與鍛煉,能夠促進他完成真正的網際網路轉型。

然而轉型必然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和許多外企人轉型網際網路後的處境一樣,前方有諸多挑戰,正等待著他逐一剋服。

從0開始搭建團隊

剛進阿裡,一切都是嶄新的,儘管他是作為中層加盟阿裡,但入職之初,肥俠還是刻意將心態壓制最低,「剛來阿裡,內心肯定是抱著學習態度,畢竟做的是和從前不太一樣的東西。」

入職後的第一個任務是帶領團隊搭建商家服務業務中的申訴體系,內部代號「登聞鼓」——讓新入職員工接觸一項可獨立運作的垂直業務,是阿裡一貫的策略,這樣的好處在於可以透過一次小規模的業務練習儘快熟悉企業的運作流程和業務樣式, 從而更平滑的落地。

「作為整個登聞鼓專案的負責人和產品leader,我當時的思路很明確,就是聚焦——我們找一個半年內需要完成的事情,然後把招到的所有人都投入到這件事情上,取得成果後,再慢慢去看其他事情該怎麼做。」肥俠說,當時擺在他面前的第一個挑戰,是如何組建團隊。

「一個PD(產品執行),還有我,兩個人,這就是我們團隊最初的構成。」入職前,肥俠已經有過數年的技術管理經驗,但從未從零拉起過一支隊伍,何況 JDK 開發領域的工作偏重底層,對程式員的要求較高。

這是剛進阿裡的頭一個專案,肥俠萬分謹慎。在瞭解了業務需求後,他制定了對應的人員招募計劃,隨時待命,參與到招聘物件的面試裡。這些潛在的團隊成員來自阿裡內部不同的事業部,也有來自社招。在 HR 的配合下,肥俠花了2-3 個月的時間,為自己的團隊添磚加瓦,終於完善了一個可以執行專案的十幾人團隊。

隨著肥俠工作職責的不斷擴大,這支十幾人的團隊逐漸擴大到了二十幾人、三十幾人,直到現在,肥俠帶領的團隊已有近 45 人的規模。

這對從事技術管理的肥俠來說,又是一個新的高度。

陡然增加的業務壓力

透過登聞鼓專案,肥俠熟悉了網際網路分散式技術的研發流程,同時對阿裡的企業文化與工作節奏有了更深的理解。

隨著 CCO 業務的發展,部門越來越大,業務也越來越多,但系統之間仍是資料孤島,涉及到跨業務的服務場景下, 客戶體驗就會受損。肥俠的團隊不得不奔波於幾個不同的業務部門之間,於是他把更多時間花在了思考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上,然後形成了一套對阿裡現有客服體系進行改造的想法。

「我想透過技術手段使系統支援更多的阿裡體系裡的平臺,把平臺的重覆建設降到最低,讓效能發揮到極致。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說阿裡巴巴收購的公司,它從前可能要自己做一套客服系統,但我們可以提供一個通用的平臺,只需要它們進行一下技術配置,而不是二次開發。」肥俠說,他喜歡把工作比喻成樂高積木,他是那個設計出基本款積木模型的人,至於如何搭建出想象中的結構,留給最懂具體業務場景的專家去做。

從 2015 年開始,肥俠帶領團隊梳理了整個客戶服務平臺的底層通用能力,並將它微服務化。那段時間,肥俠花費了大量的心力在研究微服務的相關論文和技術應用上。

最終肥俠確定了一個方針,那就是明確方向、逐步替換。「我們先一點一點切入,把每一塊做深做完,再擴充套件到下一個版塊,否則這麼大的體系,無論是改造風險還是知識缺口,都是很大的挑戰。」

正是在這一改造過程中,肥俠感受到了網際網路公司的工作方式和傳統外企的不同。

首先是業務壓力上。

「在阿裡,我會對商業的結果更敏感,標的導向也更明確。為了拿到業務結果,我們往往會做很快的創新,也會在專案執行過程中快速調整,這對團隊的敏捷性和執行力要求更高。」肥俠坦言,這些都和他在傳統外企的工作方式截然不同。

肥俠之前工作的外企做的是中介軟體軟體,針對的是企業級,並不面向終端使用者,相對來說穩定很多。但是阿裡的專案面向終端使用者,跟著業務去快速迭代和調整的節奏非常快,對應的業務壓力大很多。「在上一家公司,Bug 的週期是以月為單位去修複,但是在阿裡,卻是以天為單位去修複,這個節奏完全不一樣。」肥俠說。

更頻繁的迭代速度

與此同時,在產品的迭代速度上,肥俠也迎來了新的挑戰。

把阿裡原有的客服服務系統微服務化是一個不斷迭代的過程,肥俠帶領的團隊從小的領域開始,找到切入點做系統的拆分,看從哪塊開始風險最小,驗證效果後再逐漸擴大範圍,一點點深入,最終實現了老系統的功能改寫和業務遷移。

如果說原來的老系統 5 天才能釋出一次,分成模組後每一個小團隊都可以專註在自己的領域裡迭代,基本上每天都可以有新的釋出,有時甚至一天可以在多個系統上針對模組做十幾次釋出,研發的效率和穩定性都得到了很大提升。

肥俠感到自己比從前累了很多,也充實了許多。因為他確確實實感受到了自己的改變:那就是越來越多地從業務角度出發,去思考技術的可能性。


轉型成功:他在阿裡收穫了什麼?

今年 6 月,肥俠成功在阿裡晉升 P9。

但相比職級上的晉升,肥俠認為他在阿裡收穫更大的,是作為一名外企人在網際網路企業的成功轉型。透過登聞鼓專案和對客服系統的改造,肥俠實現了當初加入阿裡時的規劃:看看網際網路公司是怎麼做研發的,同時既結合自己原來在外企學到的技術,也利用阿裡現有的技術,用 SaaS 化的方式去改造垂直行業系統。

具體到技能上,他實現了技術管理能力的提升,同時也擁有了更強的團隊開發執行力,與從業務角度思考問題的方式。

技術管理方面,隨著技術團隊規模的不斷擴大,肥俠將越來越多的精力花在了思考團隊的發展方向,每一位團隊成員的成長,和怎樣把更多福利資源帶給團隊成員這些事情上。遇到困惑時,他會看看身邊職級更高的前輩們是怎麼做的,並主動找他們聊天,把問題丟擲去,讓他們給出建議。

團隊開發執行力方面,肥俠從小團隊切入,從商家服務系統做起,先接觸一個垂直的業務,瞭解了研發的方式,再去逐步思考,是否有更好的方式去更高效地支援這些垂直業務。然後在不斷嘗試、驗證、改進、迭代的過程中,提高團隊的整體開發效率。

業務思維方面,阿裡的業務變化很快,由於傳統外企的敏捷還不夠接近業務的敏捷,上家公司一年上線一次的大版本,在阿裡幾個月甚至幾周就要上線,因為使用者需求就在身邊,這迫使肥俠不得不時刻以業務標的為導向去分解工作,再及時根據資料的反饋去驗證產品的效果和價值。

以上這些,都是肥俠在阿裡收穫的隱形財富。


100offer說:

在肥俠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從外企成功轉型網際網路的技術人身上應該具備哪些特質:

首先是對趨勢的正確判斷和離開舒適區的勇氣。當外企在華的生存空間逐漸被網際網路企業擠壓時,肥俠第一時間感受到了危機。他深知大環境的變化對個人職業發展的隱形影響有多深,因此即使在外企的工作順風順水,也依然選擇了逃離舒適區,去陌生的領域闖一闖。

其次是空杯心態。採訪末尾,肥俠回憶道:「我至今仍記得加入阿裡時,看到的對我影響很深的四個字:保持空杯——把原來做的事情全部忘掉,不要急著做一些事情,也不要急著證明和挑戰自己,先去看看身邊的人在做什麼事情,是怎麼做的,這種空杯心態很重要,越急著證明自己越容易把方向帶偏。」

然後是強烈的技術驅動力。如果不是對探索更深層技術的熱愛和持續學習的好奇心,肥俠不可能走到今天。「持續學習很重要,不能停下來。」肥俠說,每天抽空看書、技術文章和部落格,是他多年培養的習慣。這樣做是為了多瞭解技術的變化和發展趨勢,培養業務 sense。

最後是持續向牛人請教。肥俠在外企工作時和一位美國的技術 manager 建立了長久的導師關係,每週他都會把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拋給這位「老師」諮詢,包括怎麼帶人,如何結合現狀做出更合理的職業規劃等。「多去看看離自己稍微遠一點的技術 leader 們是怎麼做事的,把視野開啟,不要埋頭做事。」採訪最後,當 100offer 問他可以給那些想要在技術上有所建樹的程式員提供怎樣的建議時,肥俠這樣說道。

但最重要也最核心的,是時刻擁抱變化的心態和勇氣。行業變化與技術發展日新月異,100offer 認為時刻擁抱變化,是肥俠,也是任何一位優秀網際網路人必備的品質之一。

以上,就是成功轉型網際網路的阿裡人肥俠的故事,與所有打算轉型網際網路,和正在經歷轉型陣痛的程式員們共勉。


●本文編號622,以後想閱讀這篇文章直接輸入622即可

●輸入m獲取文章目錄

推薦↓↓↓

 

演演算法與資料結構

更多推薦18個技術類微信公眾號

涵蓋:程式人生、演演算法與資料結構、駭客技術與網路安全、大資料技術、前端開發、Java、Python、Web開發、安卓開發、iOS開發、C/C++、.NET、Linux、資料庫、運維等。

贊(0)

分享創造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