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每天分享高質量文章

26所大學搶設新專業,首批AI本科來了!中國AI人才進入量產樣式!

導讀:AI之火燃到大學!行業人才要洗牌?

作者:心緣

來源:智東西(ID:zhidxcom)

最近,清華、南大、西交大等26所高校聯合申請設立AI本科專業,國內第一批AI本科大學生即將出現!

其實在英美已經有卡內基·梅隆大學、愛丁堡大學確定設立AI本科專業。而在我國,截止到去年7月,有北京大學等36家高校獲教育部批准設立的“智慧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AI相關專業方向達79個,不少學校的AI學院也在今年上半年陸續揭牌。

如今,許多大學的計算機、電子資訊等相關院系師生早已開始投身於AI研究,爭奪學術界的AI地盤,高校AI生源爭奪戰已然打響。

此外,筆者也從某知名AI晶片跨國企業相關人士處瞭解到,隨著海外第一批AI專業的本科、研究生、博士生陸續畢業,他們現在招人的門檻比以前高了。以前AI人才短缺時,其他專業的“AI插班生”也會考慮招聘,但現在則更傾向於“科班出身”、有過真正AI專案經驗的人才。

01 26家高校搶申AI本科

7月8日,在由北航主辦的首屆人工智慧(AI)本科專業研討會上,清華、南大、西交大、中科大、復旦、浙大等國內26所大學的AI專業負責人聯合簽署《關於設定人工智慧專業建議書》,其中有25所高校今年計劃申報 AI本科專業,正在等教育部審批透過。

該建議書寫道,面對AI人才的長期需求,高校應儘快設定AI本科專業,結合自身條件和優勢,科學設定AI的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並構建產學研協同的育人樣式,實現高校與行業的對接,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業意識。

在政策方面,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中也明確提出要建設AI學科。今年4月2日,教育部給出具體的量化指標:

  1. 到2020年建設100個“人工智慧+X”複合特色專業;

  2. 到2020年編寫50本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建設50門AI領域國家級精品線上開放課程;

  3. 到2020年建立50家AI學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

02 科班AI人才需求爆炸式增長

2017年6日,領英網釋出的《全球AI領域人才報告》顯示,全球AI人才需求三年翻8倍,從業者達190萬,擁有十年以上從業經驗的人才佔比達65.4%。

然而,每年AI領域的碩博畢業生僅約2萬人,全球能引領AI發展的頂級人才不足千人,其中學術界領軍人物僅有200餘人。

其中,AI學者重要分佈在北美、歐洲、中國、日本等國家,大多AI學者畢業於卡內基·梅隆大學、斯坦福大學等歐美高校的博士學位。

由於AI尖端人才的稀缺,越來越多的學者在做學術研究的同時,也為企業提供AI技術的支援。在企業界,多數AI創企出身專業為與AI相關的計算機、機電、生物工程等專業。

無論是谷歌、亞馬遜等頂尖科技公司,還是中小型AI創企,這些公司對AI人才的學歷門檻普遍要求很高,以碩博士優先。

在過去3年間,AI相關崗位的平均招聘薪資也正如火箭般飛漲,到去年已達2.58萬元,遠超普通技術崗位。少數企業更是開出5萬以上的月薪招攬優秀AI人才。

此外,隨著AI技術的迅猛發展,一批簡單、重覆性程度高的基礎技能職位正飽受衝擊,這在一定程度上為方向尚不明確的高中應屆畢業生們縮小了大學專業的可選範圍。

由於AI行業需要豐富廣泛的知識儲備,多數科技公司更青睞科班出身的AI專業畢業生。

AI人才畢業生的綜合素質是其他技術人才在短時間內很難建立起來的,歷經4年系統培養的AI專業學生,無論是從專業度還是創新能力上,都往往比跨界技術“老鳥”們更吃香。

03 這些高校已擁抱AI多年

目前我國各高校還沒有設定一級AI學科,部分大學開設的AI實驗班必須藉助計算機、自動化、電子資訊等學科授予大學學位。

北大在2003年創辦了設定在計算機類學科下的國內第一個智慧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

截止到去年7月,有36家高校獲教育部批准設立的“智慧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AI相關專業方向達79個,許多頂尖高校成立關於AI研究的重點實驗室和研究院。

▲國內頂尖AI重點實驗室(來源:《2017 全球人工智慧人才白皮書》)

北郵計算機學院教授鐘義信在一篇論文中指出,為了學習理解和掌握“智慧科學與技術”學科,學生的知識結構必須包含社會科學、人文科學、基礎科學、應用技術的基礎知識和綜合能力。

中科大、西電、西交大、南大、重郵、湖大、天大、南開等高校已紛紛開設AI學院或相關專業。

其中,南京大學在今年3月成立AI學院,學院今年開始以“電腦科學與技術(人工智慧方向)”招收第一批本科生。

4月8日,西安交通大學在錢學森學院正式創辦AI拔尖人才培養試驗班,並於今年起開始招生,計劃每年招生40人左右。

5月,天津大學、南開大學、吉林大學等高校的AI學院也紛紛揭牌。

據西交大電子與資訊工程教授孫宏濱介紹,他們將在課程設定上借鑒國外大學的相關課程,註重課程學習的深度和培養學生的思維,計劃加強課堂互動,培養學生表達能力和學術研究能力。

中國高校AI人才國際培養計劃也在今年4月啟動。按教育部規劃,5年內在國內高校培訓至少500名AI專業教師、5000名AI專業學生,以打造全球最大規模AI人才批次培訓計劃。

不過就目前來看,我國大多數AI學術人才集中在計算機、自動化和電子資訊類院系,智慧科學與技術還不是一級學科,AI相關專業教學和科研活動散落在其他多個一級學科中。

清華彙集了822名國際AI人才,位列世界第一,上海交大以590人排名第二。但從國內AI人才投入量來看,浙大和哈工大分別位居第一第二。這說明除清華、上海交大外大部分高校的AI學術研究還侷限在國內學術圈。

▲中國AI人才投入量排名前20科研院所(來源:清華大學《2018中國人工智慧發展報告》)

中國人工智慧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北京郵電大學教授楊放春曾指出,智慧專業課程學時佔比較少,存在著高開低走、碎片化、低水平重覆的問題,這些都嚴重阻礙了中國智慧科學與技術的發展和智慧技術人才的培養。

04 AI基礎教學怎麼建

根據騰訊研究院釋出的《2017全球人工智慧人才白皮書》,全球AI人才僅約30萬人,其中產業人才約20萬人,大部分分佈在各國AI產業的公司和科技巨頭中;學術及儲備人才約10萬人,分佈在全球367所高校中。

其中,美國有近170所高校設有AI研究方向,而我國僅有不到30所。雖然一些高校開設有相關課程,但總體上我國缺乏AI基礎教學能力。

作為一個跨學科新興技術領域,AI學科交叉性很強,涉及到的知識體系非常廣泛,跨越電腦科學、數學、神經科學、統計學、電子資訊工程、自動化以及部分醫學和人文社會科學。

在大學裡,學生接觸AI基礎技能的形式還是很多樣的,電腦科學、電子工程專業的學生都要讀機率論、資料結構、演演算法設計等相關課程,透過大量的訓練積累熟練運用Python、Java等程式語言的能力。但如果有成型的本科體系,那將有助於縮短學生學習週期,在更短時間內成長出優秀的AI研究人才。

中國AI學會認為,大學本科AI課程有望開設神經網路、計算認知、機器人學等基礎課程和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資料挖掘、知識圖譜等專業課程。

05 從CMU、愛大看AI本科教育

美國、英國等AI起源之國的多數著名院校早已設有AI相關專業和研究方向。

美國的卡內基·梅隆大學(CMU)的計算機學院常年霸佔各大全球計算機學科排行榜榜首。今年5月,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學院宣佈將在今年開設美國首個AI本科學位。英國的愛丁堡大學擁有英國曆史最悠久的AI中心,並享有歐洲AI研究中心的聲譽。

我們分別整理了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和英國愛丁堡大學在AI本科教育的課程體系以作參考。

從課程設定來看,兩家大學的AI本科教育更註重博雅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著重基礎知識的普及,包含多學科交叉內容。從必修課來看,兩所大學都對AI專業課程數量要求不高,除了保留基本的程式設計、離散數學、線性代數等課程,許多在國內計算機專業必修的課程被它們列為選修課。

另外,兩家大學都支援跨專業跨學院選課,選課數量沒有上限。比如愛丁堡大學,只要按照其要求的學分規定去選課,即便大學四年只選22門課也能順利畢業。

從AI專業的總體課程安排來看,兩個學校在大一都只設定了數學和電腦科學基礎課程,CMU從大二起讓學生接觸AI知識,而愛丁堡大學的設定更寬泛,必修的AI課程到大三才有。

此類課程設定有一個好處,就是給本科生足夠的時間去探索自己更感興趣的學科。即便這個學生選擇了一個專業,他無需為無關方向的必修消耗精力,而可以把更多時間投入到自己想要探索的領域。

06 大學之前,AI教材先已進中學

國務院在2017年出臺的報告中指出,AI是一個全球國家發展的大方向,2019年內地高中學生必須要學習資訊科技學科,課程內容包括重要程式設計和AI的學習,比重佔6個學分,與中文和英文語言課併列(其他學科僅佔1-2個學分)。

今年1月,在教育部公佈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正式將AI、物聯網、大資料劃入新課標,並將“資料與計算”、“資訊系統與社會”兩個模組設立為必修課程。

今年4月28日,全球第一部專為中學教學編寫的AI教科書《人工智慧基礎版(高中版)》釋出。這本教材旨在讓中學生瞭解AI的基本思想、常用演演算法及模型,培養同學們對AI的興趣,並以實踐為導向,給學生們動手實驗的機會。

本書的執行主編、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林達華表示,AI研究和基礎教育之間橫亙著一條鴻溝,這部售價35元的教材及其配套平臺的出版,可有助於AI教育推廣到更多的中學,使學生儘早接受優良的AI教育。

在教材釋出會上,還公佈了全國40所“人工智慧教育實驗基地學校”。

▲40所AI教育實驗基地學校分佈省份

從圖表中可以看出,除了這本教材的出生地上海之外,AI教育實驗基地學校的分佈相對均勻,我們可以期待一下這一批試點學校的教學成果,看看是否教學資源、區域分佈等問題會對中學生AI教育造成影響。

07 高階AI研究人才尚不給力

今年7月,清華大學公佈的《2018中國人工智慧發展報告》顯示,我國的AI論文總量和高被引論文數量從2013年起超過美國位居世界第一,其中42.64%的高水平論文源自國際合作。我國在AI專利數量上也已經超過美國和日本,成為世界上AI專利佈局最多的國家。

▲我國AI領域論文產出及佔全球佔比發展趨勢(來源:清華大學《2018中國人工智慧發展報告》)

對於高校而言,在頂級會議上的發表論文是反映其研究活躍度和研究能力的重要參考。

CSRankings是由MIT教授Emery Berger教授釋出一個全球院校計算機領域實力排名的開源專案,其排名依據的就是各高校在計算機領域頂級學術會議發表論文的數量,資料所用論文均來自DBLP。

就過去十年的全球高校CSRankings排名來看,儘管在計算機領域,我國排名最高的清華也只位列第九,但單從AI排名領域來看,我國有三家高校排名前十,分別是第2名清華、第4名北大和第9名中科院。

多家AI研究報告顯示,我國AI人才總量僅次於美國,但我國傑出AI人才數量不到美國的五分之一。美國在AI領域已有60餘年的積澱,不僅擁有完整的人才梯隊,而且構建成完整的生態系統。

相比之下,我國學術界缺乏高階AI人才,在硬體和演演算法這些AI核心領域上的研究水平都比較薄弱。在產業方面,即便是AI方面領先的BATJ,在論文和專利方面仍被IBM、微軟、谷歌等國際企業領先不少。

創新工場AI工程院執行院長王詠剛表示,我國應學習的主要是生態環境的建設,這需要高校、政府、投資機構、大企業和初創企業一起努力,彌補高階人才培養方面的差距。

08 結語:設立AI本科是大勢所趨,行業“老人”面臨衝擊

高校和科研機構是AI人才培養的關鍵渠道。在AI人才緊俏的當下,無論是國外的谷歌亞馬遜微軟,還是國內的BATJ等企業早已展開高校AI人才方面的爭奪戰。

儘管AI頂尖人才很搶手,從各大科技公司的挖角來看,谷歌挖斯坦福大學AI實驗室負責人李飛飛、阿裡巴巴挖亞馬遜級別最高的華人科學家任小楓、Uber從卡內基·梅隆大學國家機器人工程中心連挖40名研究人員,這些真正搶手的人才大都來自海外,並且各大企業的招聘要求都是博士優先。

AI本科專業入駐高校,還有可能加速AI行業人才的更新換代。現階段,各家AI技術企業僱傭的AI工程師大多是有計算機、電子資訊與通訊、數學類的背景,在AI技術剛剛興起的這幾年,他們就像是“插班”的學生。

而當我國高校AI本科專業透過審批並培養一批具備綜合素質的科班出身AI人才後,這些經過四年專業AI知識和實驗浸染的學生很可能會對半路入門的AI工程師造成強力衝擊,畢竟技術和創新的主體都是年輕人。

更多精彩


在公眾號後臺對話方塊輸入以下關鍵詞

檢視更多優質內容!


PPT | 報告 | 讀書 | 書單

Python | 機器學習 | 深度學習 | 神經網路

區塊鏈 | 揭秘 | 乾貨 | 數學

猜你想看

Q: AI本科生會替代“插班生”嗎

歡迎留言與大家分享

覺得不錯,請把這篇文章分享給你的朋友

轉載 / 投稿請聯絡:baiyu@hzbook.com

更多精彩,請在後臺點選“歷史文章”檢視

贊(0)

分享創造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