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每天分享高質量文章

從AI到IA,你願意買一個機器人伴侶同居嗎?

導讀:在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高歌猛進的熱潮下,人們對AI這個概念已不在陌生,但增強智慧(Intelligence Augmentation, IA)的概念,知道的人並不多。從AI到IA,也是人形機器人模仿人類從“形似”到“神似”的過程。

預計在2030年前後,這種既形似又神似、既會思考又有情感的機器人會出現在你身邊。你可以在商場中購買這種機器人,讓他們陪伴你一起生活和工作。

 

作者:韓德爾·瓊斯(Handel Jones)、 張臣雄 等

本文摘編自《人工智慧+:AI與IA如何重塑未來》,如需轉載請聯絡我們

 

 

01 從“機器手”到“人形機器人”

 

 “機器人”將成為人工智慧時代的重要產業。這是比爾·蓋茨在十幾年前就已經預測到的。雖然“機器人”在科幻電影裡早就出現,但是在“機器人”開始研發的階段,大部分是把用於工業自動化的“機器手”叫做機器人,例如在汽車工業裡的車輛自動裝配生產線。

 

▲生產線上的機器手

 

真正做成一個“類似於人”的機器人(或叫“人形機器人”),直到最近幾年才變成了一個議論最多的話題之一。這是因為智慧手機、智慧硬體研發的迅猛發展,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以及通訊技術、半導體晶片、軟體、影片技術、感測器技術的飛速進步,給“人形機器人”的誕生及產業化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讓我們回顧一下20世紀發展起來的製造業“批次生產”方法,即透過具備各種工具和機器的工廠,大量生產一模一樣的某個產品。開始的時候,這些機器都是需要人來操作的“笨”機器。但是到後來出現了計算機之後,情況就發生了變化。

這給人們帶來了新的機會,可以把機器變得“聰明”起來,可以按照人們的要求編製程式,來完成各種各樣繁雜的任務,也可以完成小批次“定製化”生產。上世紀六十年代之後,這樣的數控機床或者是工業機器人,在大型工廠的流水線上得到了廣泛應用。

這些工業機器人可以幫助企業流水線裝配汽車或電子產品、在車間和倉庫搬運物品、幫助醫生做外科手術等等。它們可以工作於人類不能適應的環境中,大大減輕了勞動力。

 

 

機器人如果用到了家裡,它將不光像現在已經商品化的掃地機器人這麼簡單,而會發揮更大的為人“服務”作用。我們需要把機器人提升到具有情感的級別,做到與機器人更通暢的溝通和交流。

例如,在工廠裡的機器人只需與“產品”打交道,“一心一意”完成單個任務就完了;而在家裡的機器人,則需要隨時與人打交道、隨時響應人的需求。

 

日本研究機器人專業的教授莫里,在上世紀70年代就已經發現,機器人的外形不能像一部冷冰冰的機器或者一部裝置,要做得盡可能像人,才會使人感到有親切感。這就首先需要我們用硬體給它做個頭、做個會移動的雙腳、做個手臂。

 

 

很大的挑戰是如何讓一個人形機器人能夠很穩定地走路、走樓梯、像人那樣奔跑,甚至超過人:爬上完全垂直的牆面或柵欄,或者立定一跳就可彈跳到屋頂上。

這需要給機器人裝上一個感測器陣列,它能持續地測量機器人身上部件的方向和移動。也需要實時讀出和處理這些感測器所收集的資料,持續調整伺服電機,以保持所需的平衡,不至於倒下。

要達到這些要求,需要非常先進的低成本、低功耗半導體晶片,低成本的精密移動感測器,以及先進的演演算法和具有人工智慧的語音識別和視覺識別技術。例如,美國一家公司發明瞭一種“推不倒”的演演算法,傳送至Atlas人形機器人,機器人可以靈巧地平衡,甚至你如果故意推倒它,它也可以藉助協調能力驚人的雙足立刻穩定平衡。

 

 

02 從“形似”到“神似”

 

以上介紹了類似於人的“形似”機器人。但是,人是有血有肉、有意識、有感情的動物,光有外形類似還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用到“人工智慧”(AI)和“增強智慧”(IA)來把機器人做到“神似”。使用人工智慧來進行機器人的影象識別、語音識別等,是最恰當不過的了。

 

要做一個類似人的“神似”機器人,除了應用“深度學習”等演演算法之外,還需要“人工情感”和“人工意識”。加強這兩個領域的研究,既會進一步推動“人工智慧”發展,又能做成一個更高階、更接近人類、更具有人性的機器人。

 

 

要讓機器人做到能與人類進行情感交流,要能先進行“情感識別”,理解人類情感的身體表現。人的情緒很多體現在面部表情上,面部肌肉、眼睛、鼻子等都會表達一個人的激動、懷疑、愉悅、痛苦、失望等等感情;聲音語調也是一個重要的表達。

如一個人在憤怒時,聲調會大大提高且變得緊張;人的姿勢和舉止也可以反映出人的情感狀態。把這些都建成數學模型,用演演算法編製好程式,透過處理器的實時運算,反饋到機器人的外表並顯示出來。

 

機器人的研發和發展要比我們想象的要快。它不是僅僅跟著智慧硬體或者人工智慧的發展而同步發展。目前,阿裡巴巴、軟銀、鴻海、谷歌等公司都已經投入巨資研發機器人。

 

那種接近人類的會雙足走路、會奔跑、會走樓梯、會做家務、會思考、會工作、會玩樂、有情感、會與人交流的既“形似”又“神似”的機器人,預料在2030年前後會出現在我們中間,我們可以在商場裡挑選,像買部汽車那樣買到這樣的“產品”。

這種機器人有個頭、有兩個手、兩腳或4個腳。機器人可以幫助你看病,幫助你駕車,幫助你購物、取快遞、扛重物,幫助你燒飯煮菜,幫助你清掃房間、幫助照顧老人和小孩。

 

從機器人得到的經濟效益是非常明顯的,但更重要的是對人類心理上構成的影響。人類在地球上已經存在了很久很久,並認為是這個地球上最高階、最有智慧的物種。如果把既“形似”又“神似”的機器人看作是又一個具有類人智慧的新物種,那麼人類的心理上怎麼接受?這將會是很困難的。

 

 

除了一系列涉及到社會上、心理上、經濟上的影響,還有法律上的問題。

讓我們想一想,機器人的擁有者是不是需要在法律上對他的機器人的行為負責?如果不是,那麼未來的機器人如何來承擔責任?如果有人用刀把別人刺傷了,那麼他就要受到法律製裁;但是如果用刀把一個機器人刺傷了,是算犯了很輕的過失,還是根本就不算犯罪呢? 

 

有幾位寫機器人的科幻作家,曾提出過需要事先用程式設計方法來規範機器人的行為,不讓它作出損害人類的動作。這些虛擬的規則,有可能在未來變成現實。

人類應該永遠是機器人的主人,他掌握著把機器人“開啟”或者“關閉”的權利。他可以任意存取機器人的記憶(儲存器),也可以任何時候對機器人的“大腦”重新程式設計。

 

很明顯,現在階段我們想象到的機器人,就是一個為人服務的人形“奴隸”。但是,當到了能夠製造那種真正有感知和認知能力、有“思想”的“神似”機器人那一天,機器人的“奴隸”角色將會發生變化。

到那一天,機器人不再光是個塑膠、金屬或者矽晶片組成的殼子,還會有利用生物列印、人工合成生物、自組裝奈米科技而製造的生命體。未來這種製造科技將不但用於人類的醫學,還將用於製造和修理機器人。

 

 

我們真的需要好好思考一下。過去的20年,我們所使用的電腦、網路裝置都還只是沒有知覺的機器,現在“智慧化”、“智慧硬體”的時代已經或者即將開啟,接下來的20年內,將會出現有認知和感知能力的機器人,機器人將具有越來越多的“人性”。機器人可以自我迭代、自我更新、自我學習、自我糾錯、自我成長。

 

這種創造自主行為的機器,一定意義上在地球上產生了一個帶智慧的新物種。這些機器人將與我們共存,在這個地球上與我們同居,它們將變成一個“人工合成”的新公民。我們將不僅僅“擁有”智慧科技,而且還得學會與這些“公民”一起生活和工作。

本文摘編自《人工智慧+:AI與IA如何重塑未來》,經出版方授權釋出。

 

延伸閱讀《人工智慧+:AI與IA如何重塑未來

點選上圖瞭解及購買

轉載請聯絡微信:togo-maruko

推薦語:擁抱人工智慧時代必讀之作,引爆人機共生新生態。企業如何在行業領先,普通從業者如何不被淘汰?

長按二維碼或點選閱讀原文

去選更多好書

 

 

據統計,99%的大咖都完成了這個神操作

 

更多精彩

 

在公眾號後臺對話方塊輸入以下關鍵詞

檢視更多優質內容!

 

PPT | 報告 | 讀書 | 書單

Python | 機器學習 | 深度學習 | 神經網路

區塊鏈 | 揭秘 | 乾貨 | 數學

猜你想看

Q: 人形機器人,值得擁有嗎

歡迎留言與大家分享

覺得不錯,請把這篇文章分享給你的朋友

轉載 / 投稿請聯絡:baiyu@hzbook.com

更多精彩,請在後臺點選“歷史文章”檢視

點選閱讀原文,瞭解更多

    贊(0)

    分享創造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