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每天分享高質量文章

九大廠商聯合推出「快應用」,圍攻微信?

閱讀文字大概需要 2 分鐘。

相信昨天也都聽說了,小米、華為、中興、金立、聯想、魅族、努比亞、oppo、vivo 九大手機廠商聯合起來搞事情了,推出了一個叫做「快應用」的專案。本來不打算寫的,但是後臺一堆讀者給我留言,問我怎麼看,好吧,那就臨時寫一篇文章分析下,說下我的看法。

這個「快應用」說白了,就是桌面快捷方式,無須安裝,直接可以在桌面開啟。類似於微信小程式,實現方式也類似於 React Native、Weex 之類的,效能介於 Web 和原生之間。

說的再直白點,它完全就是對標微信小程式的,其實我覺得叫「桌面小程式」更合適,但是人家就是叫「快應用」,突出與小程式的與眾不同。有很多人猜測,這就是明擺著組團圍攻微信嘛?

其實在我看來,與其說是圍攻微信,倒不如說是抱團對微信的反擊更合適。

有人可能不明白其中邏輯,聽我解釋下你就明白了。

拿小米手機舉例吧,雷軍一直說小米手機不賺錢,在開始做的時候,這個價位確實不賺錢,但是不賺錢,一直虧損的話,咋能撐到現在?按理說早該倒閉才對,這就是小米的厲害之處,人家靠硬體確實不賺錢,但是人家透過廣告、服務以及 app 預裝賺錢,要知道,在手機內預裝一個 app 很貴的,所以在我們買手機之後,會發現預裝一大堆 app,這部分是手機廠商的很大一部分收入來源。

但是現在微信搞小程式了,以後一個微信就搞定了,有了微信,就相當於預裝了各種 app 了,微信基本把作業系統的事都幹了,誰還會去找你預裝 app 啊,你手機作業系統發揮的空間也受限了,這讓手機廠商的生意越來越難做了啊,而且現在人人都有手機了,移動網際網路的流量紅利也沒了,他們再不抱團取暖,在移動網際網路的下半場可能會越來越不好過。

所以,他們不能坐以待斃,抱團向微信發起了反擊。

我以前就給大家說過,現在移動網際網路只是結束了上半場,但是下半場剛開始。

移動網際網路的上半場是流量紅利時代,對於應用市場來說更多的是搜尋式分發。上半場,使用者對 app 是新鮮的,是會願意主動搜尋尋找 app 的。但是移動網際網路的下半場,使用者對 app 早已免疫,更多的是場景式分發。

相信現在大家已經能感受到,我們手機裡也許裝了一大堆 app,但是經常讓我們開啟的 app 就那麼幾個,而且大多是頭部應用,我們沒有多餘的時間與新鮮感去體驗各種新奇古怪的 app 了,我們只有在特定的場景,才會選擇需要的 app,而微信,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最頭部 app,現在再也不限於聊天了,它結合小程式,幾乎能解決各種場景。

除了場景之外,移動網際網路下半場最最重要的一點是「註意力經濟」,說白了,只要能吸引你的註意力,那麼我能發揮的空間就很大,使用者給我創造的價值也更大,其實頭條現在的迅猛發展,其實就是靠著「註意力經濟」,它的各條產品線,基本都在霸佔你的註意力,這就是頭條的厲害之處。

所以,九大廠商聯合推出快應用,本質上就想讓使用者買了手機之後,還能吸取使用者的註意力,讓你從作業系統級別來快速開啟 app,這跟微信相比,確實是優勢,畢竟更快速更直達。但是,微信卻比快應用有幾個核心優勢:

1. 微信小程式跨平臺。

快應用只針對 Android 平臺,對於開發者而言,其實是增加了新的學習成本,而且也並沒有提升開發效率,因為 iOS 的 app 總歸是要開發的,但是微信小程式就不一樣了,開發好了之後,直接跨平臺,這對開發者來說是不友好的,相當於增加了一套新的標準,開發成本提高了。

2. 微信本身自帶社交屬性

這個才是最大的優勢啊。微信自帶社交屬性,有了關係鏈,那麼決定了在很多場景下只有微信才能做到,比如我要買東西,拼個單,微信上直接發個小程式給好友,我想玩個遊戲,同樣直接發個小程式邀請好友,而這些,快應用是完全沒法做到的。

3. 微信自帶支付

以前支付可能只有支付寶,但是現在微信支付完全跟支付寶等同了,有了支付這把利器後,這就是一個商業的閉環啊,這就意味著,使用者在我這裡的社交、註意力以及商業全在我微信生態之下完成,這個商業的閉環流暢、合理,異常重要。

最後,我再說一個矛盾之處。假設你們家公司本身就有原生 app 的,現在又額外做了一個快應用放在桌面上,如果你是使用者的話,你桌面上有兩個一樣 app 的入口,你會怎麼辦?你肯定會刪除一個啊,要麼刪除 app,要麼刪除快應用,因為本質上,你的原生 app 和快應用都在作業系統級別的桌面層級,本身就有競爭關係,這是最大的衝突。

快應用跟原生 app 的優勢在於不用安裝,但是你的 app 如果真的是使用者需要的,在流量越來越便宜,機器配置越來越高的下半場,下載與安裝絕對是小問題。而微信小程式跟你的 app 在桌面上沒有衝突,小程式在微信生態內有很多原生 app 沒法觸及的玩法,小程式可以看做是原生 app 在微信生態內的補充,而且基於微信巨大的社交關係鏈,可以享受微信生態內的傳播效應與流量加成。

所以,以上,短期內我認為一些「快應用」可以享受手機廠商的流量扶持,但是長期來看,我對「快應用」持有悲觀態度,直接點就是:不看好。


PS:以上純屬個人觀點,也許以後會被打臉,僅供參考,靜看後續發展。覺得文章不錯,可以隨手點贊或者轉發。



推薦閱讀:

送給程式員們的經典電子書大禮包

技術人,其實很有優勢


一個不羈的碼農,

我的世界不只有 Coding!

贊(0)

分享創造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