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每天分享高質量文章

資料中臺,何為正解?!

 

一、我們先說說技術架構分層

 

我們按技術架構通常是這樣的:

  • 1、UI互動層:Windows UI、PC Web UI、移動App UI、微信小程式UI、攝像頭視覺識別人機介面、語音互動人機介面
  • 2、邏輯層:面向物件技術/元件技術/SOA服務中介軟體/微服務中介軟體技術、人工智慧NLP/機器學習
  • 3、資料層:SQL資料庫/NOSQL資料庫、大資料計算平臺/資料倉庫資料湖/視覺化
  • 4、基礎設施層:雲端計算IaaS(伺服器、儲存、網路、檔案系統)

 

但我們今天要說的中臺,根本不是在這個分層視角維度體系來看事的。不過話說回來,中臺應用要具體程式碼實現,還得依賴這些具體的技術。這就是他們倆之間的關係。

 

二、我們再說說中臺的由來

 

中臺這個詞最初來源於阿裡。阿裡為啥要中臺。沒辦法啊。

 

京東提出過一個概念叫:無界零售。也就是說,消費者流量在哪裡,哪裡就有京東的商品購買插入。所以京東有個平臺叫:京東商品開放平臺,你可以呼叫Open API在你任何地方都可以插入京東的商品。

 

過去在Web時代流量挺集中,流量能被倒來倒去。但是在移動app時代,流量都被冰封在一個個App裡面了,這樣就形成了流量碎片化。要做到無界零售,你就需要對接很多很多流量口。

 

對接的多了、煩了,你就要把不穩定的場景應用和穩定的共性功能分離開來。穩定的共性功能就形成了中臺。

 

也就是說:中臺是應用,中臺不是技術,但中臺又不是終端使用者能直接使用的,它必須被整合到各個業務場景中。所以中臺應用是必然Open API的。平臺是讓別人整合到你身上,而中臺是你要連線別人,讓別人整合你。

 

我剛才拿阿裡、京東舉例子,他們只不過都是零售端。其實吧,以後的應用趨勢是:產業網際網路,零售環節只是產供銷研端到端一體化的產業網際網路的一個環節而已。完整的環節應該是:

 

  • 1、商業網際網路:會員營銷-O2O零售門店-線上批發分銷平臺-廠家訂貨

  • 2、工業網際網路:區域叢集協同生產-智慧裝置監控排程-B2B原材料採購-全球研發設計協同平臺

 

商業網際網路和工業網際網路,產供銷研一體化,構成了完整的產業網際網路。以後,產業還需要和社會(政府)連線在一起,如連線:銀行、工商、稅務、海關、公檢法、社保、民政、住建、國土資源、交通/車管…,這就構成了社會化商業。

 

也就是說,未來的業務應用是產業網際網路,是社會化商業,連線無處不在。你光你企業內部那點ERP應用,算個啥啊。

 

三、我們說說未來的軟體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各位朋友啊,阿裡雲都成立十週年了。你們還當雲是個前沿技術啊。

 

我知道很多朋友都還活在地底下呢:PC WebUI、本地安裝部署、單實體關係資料庫、ETL/資料倉庫。其實,就連雲端計算都上半場都過去了,你們還迷離馬鐙的。雲技術上半場是:

 

1、UI層:移動App、微信小程式

2、邏輯層:分散式微服務、分散式訊息中介軟體

3、資料層:分散式關係資料庫、分散式NOSQL資料庫。

4、資料層:實時大資料計算平臺

5、基礎設施層:虛擬化、容器

 

同志們,這都過去了。你用了分散式微服務了沒,你用了NOSQL了沒,你用了容器了沒?你的應用是不是還活在10年以前啊。雲技術下半場應該是:

 

  • 1、UI層:IoT智慧硬體感測器、麥克風語音互動、攝像頭視覺識別
  • 2、邏輯層:人工智慧關聯推薦&最佳資源排程
  • 3、資料層:跨鏈區塊鏈
  • 4、基礎設施層:量子計算

 

未來輸入資料可不是在PC Web上或移動App上不斷的人工錄入啊錄入,而是很多種手段採集資料:

 

  • 智慧硬體感測器收集
  • 攝像頭視覺識別收集
  • 麥克風語音互動收集
  • 網際網路爬蟲收集
  • 網際網路OpenAPI來收集

 

未來也不是在邏輯技術層寫死業務規則邏輯程式碼,而是設計好模型、觸發訊息,透過人工智慧最佳排程演演算法自動調整模型、自動設定閾值來觸發邏輯規則條件發生。所以,中臺應用邏輯是活的,是大資料訓練的人工智慧智慧執行的。

 

未來的輸出也不是PC Web UI、移動App UI,也不是什麼查詢報表、統計視覺化這些現在的東西,而是沒有異常的時候業務流程和機器裝置自己黑燈跑,有了異常的時候會自動推送訊息給你,和你進行語音互動,你下了人工干涉命令後它就會按照你的指示再次自動調節規則自動黑燈執行。

 

你以為這是科幻?嘿嘿嘿,你連已經成熟了十年的雲上半場技術都還沒有應用,還在討論概念,你怎能不覺得是科幻呢?夏蟲不可語冰。夏蟲是不可能想象出冰是什麼樣子的。

 

四、我們說說應用分層

 

我們講了未來的應用是:產業網際網路、社會化商業,到處連線;我們講了未來的技術是:人工智慧最佳演演算法排程,而非寫死的業務邏輯規則程式碼。

 

我們現在再來講講應用分層。估計很多人都沒聽過應用也要分層。

 

是的,在這個未來應用和未來技術體系內,應用也要分層。你不在這個體系內看事,你肯定理解不了中臺應用。因為中臺應用就屬於應用分層中的一層。

 

過去我們面對的是集中在一個IT系統裡的功能,現在我們有了前臺應用,即碎片化的應用場景,它無處不在,分佈在各個特定業務場景中。

 

有一些穩定的共性應用就放在了中臺,對前臺應用形成被整合的Open API呼叫。

 

但是還有一種應用它就更後臺,它就給企業內部使用,它屬於內斂內控的,它趨向於越來越內斂內控,超穩定。我們把它叫做後臺應用,如各種工作流許可權審批。

 

有人說,會計記賬以後會成為後臺應用。我個人不這麼看。我個人認為未來的應用是這樣的一條龍全程自動化:電子商務-電子支付-電子發票-電子合同-自動記賬-自動結賬-自動報表-自動報稅-自動銀行對賬-自動審計。

 

所以說,會計模組也會對外提供Open API,各種應用(如費用報銷SaaS、人力資源薪酬管理SaaS),都可以直接呼叫Open API,直接記賬。所以,就連會計記賬模組,以後也會分成中臺應用和後臺應用。以後會不會沒有後臺應用呢?也許長期會存在。在未來5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我們的應用格局會呈現下列樣子:

 

  • 1、龐大的、碎片化的前臺應用
  • 2、中度規模、相對共性穩定的、對上提供Open API整合的中臺應用
  • 3、以後會越來越小但在相當長時間內還會比較中度規模的,非常穩定的後臺應用

 

有人說,中臺應用因為與無數個場景進行連線,所以是海量連線、海量併發、海量資料,而後臺應用是內斂內控的,是超穩定應用,少量人應用少量資料。我是不同意這個觀點的。一般持這種觀點的人,是因為用的ERP還是20年前的技術,根本沒把ERP改造成雲技術上半場的技術:多端適配的UI、分散式微服務、分散式關係資料庫/分散式NOSQL資料庫、實時大資料技術平臺、雲IaaS。

 

五、中臺與平臺的區別

 

中臺、平臺,都帶一個“臺”字,都傻傻分不清了。尤其兩者都還對外提供Open API。但,嘿嘿,中臺是業務應用啊,平臺是不帶有業務特徵性啊。剛才我就提到了零售中臺、財務中臺。

 

中臺是被別人整合的,要爬在無數個別人的身上。而平臺的作用一般是要整合別人的,讓無數個別人爬到自己身上。

 

中臺是動態變化的,是資料驅動不斷訓練調整人工智慧業務演演算法和業務模型的。平臺是靜態的,一旦版本釋出,不管你是今年呼叫這個功能,還是明年呼叫這個功能,出來的效果是一樣的。

 

六、完整的體系應該是什麼樣子

 

  • 第一層:無數碎片化的、場景化的前臺業務應用,如零售、採購、招聘、報銷…
  • 第二層:業務中臺,如零售中臺、人力中臺、財務中臺….
  • 第三層:資料中臺:主資料(畫像標簽/關係圖譜)、資料模型、人工智慧業務演演算法
  • 第四層:後臺應用:如被分解後剩下的單一企業內部超穩定的收斂的應用
  • 第五層:應用平臺:協同平臺(工作流引擎/訊息引擎等)、應用元件(聚合支付/電子發票/電子合同/自動報稅等等)、整合開發平臺/定製開發平臺/實施平臺/運維平臺
  • 第六層:技術平臺:微服務中介軟體、SQL/NOSQL資料庫、大資料技術平臺(如Hadoop和Spark)、AI技術引擎、雲IaaS平臺。

 

七、中臺的核心本質

 

一句話:中臺的核心本質就是:業務為本、網路連線、資料智慧。不理解我這個話的,你們再看一遍我的這篇文章。薑文說的好:看不懂?那就再看一遍去。

贊(0)

分享創造快樂